送沈推赴官婺女
子抱风云志,吾同笔砚游。
众皆尊大手,老尚客诸侯。
清逼双溪水,句涵三洞秋。
俭僚非所处,有路在瀛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子:你,指沈推;
2. 风云志:比喻远大的抱负或政治抱负;
3. 大手: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4. 老尚客诸侯:老还在诸候间作客,表示才能虽高但尚未受到重用;
5. 双溪:浙江金华的别名;
6. 三洞:此指金华山的三个石洞;
7. 俭僚:指俸禄低微的小官;
8. 瀛洲: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去完善
赏析
《送沈推赴官婺女》是南宋诗人赵汝鐩送别友人沈推的一首离别诗。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殷切期望。
首联“子抱风云志,吾同笔砚游”,表达了诗人与沈推的深厚友谊以及各自怀有的远大志向。子,指的是沈推,他怀抱凌云壮志;吾,诗人自指,表示他与沈推志同道合,共同徜徉于笔墨之间。
颔联“众皆尊大手,老尚客诸侯”,描绘了沈推受人尊敬的地位和他广泛的社交圈。大手,指技艺高超的人,这里用来赞美沈推才学出众;老尚客诸侯,意指尽管年岁已高,但仍受到各地诸侯的礼遇。
颈联“清逼双溪水,句涵三洞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沈推才华的赞赏。清逼双溪水,形容双溪水的清澈,象征着沈推高尚的品质;句涵三洞秋,意为沈推的诗句蕴含了三洞山的秋色,喻示他的诗词才情。
尾联“俭僚非所处,有路在瀛洲”,劝勉沈推不要因为官场生活的简陋而灰心,要相信自己的才华能够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找到发挥的空间。俭僚,指生活简朴的官员;瀛洲,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沈推赴官婺女》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晚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北方的领土已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国破家亡的局面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心怀忧虑,渴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
赵汝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诗人。他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多次被任命为地方官吏,负责治理一方百姓。
在《送沈推赴官婺女》这首诗中,赵汝鐩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他鼓励友人沈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家尽忠尽职。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赵汝鐩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