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下阳怀沈叔忱
夜雨晓方歇,薄雾随征车。
乔松二十里,翠微三五家。
双燕教群雏,一牛驮两鸦。
故人不可见,回首天之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下的雨滴在清晨时渐渐停下,轻薄的雾气紧随着远行的车辆。
高高的松树连绵不断有二十里,在绿色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住着三五户人家。
一双燕子教导着一群雏鸟,一头水牛驮着两只乌鸦前行。
可惜老朋友无法相见,回头望向天的边际无限感慨。
去完善
释义
乔松:高大的松树; 乔松是佛教语,意为迎候宾友。
薄雾:淡薄的雾气; 这里指清晨时的雾气。
翠微:青山; 微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故称翠微。
下阳:古邑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三原县。
沈叔忱:诗人的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在途中怀念友人的情感。首先描绘了夜晚下雨、清晨放晴的自然景象,以“乔松二十里,翠微三五家”展示沿途风光,意味着虽路途遥远仍不乏美景相伴。接着以“双燕教群雏,一牛驮两鸦”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以此与最后一句“故人不可见,回首天之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情于景,颇具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下阳怀沈叔忱》,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50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汝鐩正值中年,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在朝为官,后因事遭贬,流寓江南一带。在下阳这个地方,赵汝鐩怀念起了故友沈叔忱,遂作此诗。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北方金国虎视眈眈,不断南下侵扰;南方的蒙古势力也逐渐壮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关注国家命运,抒发家国情怀。赵汝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也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题下阳怀沈叔忱》这首诗,正是赵汝鐩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通过对故友的思念,传达出他对时代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忧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