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多景楼

标题包含
多景楼
北固危登最上层,身浮霄汉手扪星。 江连淮海东南胜,山出金焦左右青。 天水精神清鴈骨,风烟图画入秋屏。 萧萧古意凭栏久,目尽斜阳没远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登上北固楼的最高层,身体仿佛飘在浩渺的天空,伸手就能摸到星辰。江水与淮海相连,呈现出东南方的胜景;山峰如同金色的焦山,左右青山环绕。我如同清雁,坚韧不屈的精神在水中体现,江山如画的景色如同秋天里的屏幕。在秋风中,凭栏远眺,古老的意韵在心中回荡,直至夕阳西下,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北固:指北固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是长江下游的著名山水景点。 2. 危:形容山高陡峭,表示北固山地势险峻。 3. 最上层:指多景楼所在的最高层建筑。 4. 霄汉:天空的意思,这里形象地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 5. 扪星:伸手可以触摸到星星,比喻极高之处。 6. 江连淮海:指的是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连,形成广阔的江南平原。 7. 东南胜:东南方向的美丽风景。 8. 金焦:指南侧的金陵(南京)和北侧的焦山,均为长江沿岸的名胜古迹。 9. 左右青:形容周围山峰的景色,以青色为主调。 10. 天水:形容辽阔的天空和水面交相辉映的景象。 11. 精神:这里指景物呈现出来的生动气息。 12. 清鴈骨:指天空中排成人字形的雁群。 13. 风烟图画:形容秋天天高气爽,景色如画。 14. 入:进入视野的意思。 15. 秋屏:秋天的屏风,用来比喻天空或大地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16. 萧萧:形容草木随风摇曳的声音。 17. 古意:对古代事物的怀旧情感。 18. 凭栏久:倚靠栏杆眺望远方,表示诗人伫立沉思的时间之长。 19. 目尽斜阳:眼望夕阳落下的方向,表示诗人视线所及的范围。 20. 没远汀:夕阳慢慢消失在地平线附近的水边地带。
去完善
赏析
《多景楼》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登高赏景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将多景楼的壮丽景色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登上北固山之巅,仿佛置身于云霄之中,伸手可触星辰。他放眼望去,江水连绵,与淮、海相接,勾勒出东南的壮美;而金、焦两座山峰则环绕在周围,左右两侧绿意盎然。 紧接着,诗人以“天水精神清鴈骨”来表现眼前景象的高洁脱俗,并借用“风烟图画入秋屏”来形容这片风景犹如一幅秋日的画卷。在此,他以丰富的想象力,传达了自然景色的秀美和神秘。诗人还在诗末写道:“萧萧古意凭栏久,目尽斜阳没远汀。”这表达了他在欣赏美景时,心中油然而生的古老情思,以及面对夕阳西下时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景楼》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名篇。这首诗歌描绘了多景楼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江南江北千山里,辽海东边万重水”,形象地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 赵汝鐩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汝鐩逐渐形成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歌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在创作《多景楼》时,赵汝鐩正身处江南一带,亲眼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他登楼远望,思绪万千,不禁想起故乡的山水风光,以及自己离乡背井的辛酸经历。于是,他将这些感受融入诗篇,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总的来说,《多景楼》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感慨、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