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法云寺
云林拥深寂,山寺倚崔嵬。
童子请先坐,师僧恐便回。
庭黄霜到橘,阶绿雨滋苔。
挂树猿相玩,呼之却不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层环抱着深沉寂静的树林,山间的古寺依傍着险峻的高山。孩童们请先进屋坐下,老师担心我马上就回来。庭院里的橙子被霜降覆盖,台阶上的青苔在春雨滋润下显得绿意盎然。树上挂着的猴子们在相互嬉戏,唤它们下来却无动于衷。
去完善
释义
1. 法云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五龙潭风景区内的一座古刹。
2. 云林:这里指的是位于宁波市五龙潭风景区内的云林竹海。
3. 山寺:这里指的是法云寺。
4. 崔嵬:形容山势高耸。
5. 童子:这里指小和尚。
6. 师僧:这里指寺庙里的师傅或高僧。
7. 庭黄霜到橘:庭院中的黄色橘子被霜打到了。
8. 阶绿雨滋苔:台阶上的绿色青苔被雨水滋润了。
9. 挂树猿:挂在树上的猴子。
10. 相玩:相互嬉戏。
11. 呼之:呼唤它。
去完善
赏析
《登法云寺》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山林禅寺的诗作。诗中,作者以云林、山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寺中生活的观察,展现了佛门清净的意境和禅宗机趣的禅理。
首联“云林拥深寂,山寺倚崔嵬”,写出法云寺坐落在深山幽林之中,环境宁静而肃穆。云林环绕,山寺倚靠在高山之上,显示出寺院的高耸与幽深,也暗含了佛法的庄严与崇高。
颔联“童子请先坐,师僧恐便回”,描绘了寺中的日常生活场景。童子热情地招呼客人先坐下,而师傅则在忙碌之中可能会立刻返回。这里既有禅宗注重日常生活实际的观念,也有弟子尊敬师傅的礼仪精神。
颈联“庭黄霜到橘,阶绿雨滋苔”,进一步渲染了寺院周围的环境。庭院里的柑橘树叶被霜降染黄,台阶上的青苔则受到雨露滋润。这些景物虽然简单,却展现出深秋时节特有的韵味,同时也传达了禅院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象。
尾联“挂树猿相玩,呼之却不来”,以猿猴戏耍的场景作为结尾,增加了诗作的生动感。挂在树上的猿猴互相嬉戏玩耍,作者呼唤它们却并没有过来。这里既体现了禅宗的平常心、无分别心的理念,也让整首诗充满静谧与超脱的意境。
综上所述,《登法云寺》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禅宗的哲理表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深山古寺之中,感受到了禅宗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法云寺》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登临寺庙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汝鐩正身处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时期。此时,南宋与金国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诗人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
作为南宋文人,赵汝鐩一生都在追求道德、学问和修养,他曾在朝廷担任官员,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最终辞官回乡。他的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在面对国家的困境时,更加痛心疾首。在《登法云寺》一诗中,他以登临寺庙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综上所述,《登法云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忧患的时代,诗人赵汝鐩在这个特殊时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