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合江亭

标题包含
题合江亭
石鼓山头一小亭,乾坤万里眼双明。 虽因刺史能寻胜,不遇昌黎岂得名。 衡岳云开秋洗碧,蒸江湘合水争清。 书岩莫辨当时字,空积尘泥野草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石鼓山的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站在那里可以看到广阔无垠的风景。虽然是因为刺史的探访才能发现这个胜地,但如果没有遇到韩愈这样的文化名人,这个地方又怎么能声名远播呢?南岳衡山上的云层散开,秋天的天空一片湛蓝,湘江和蒸水的交汇处河水清澈。山洞里的石刻文字现在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到积累的尘土和生长的野草。
去完善
释义
1. 石鼓山:位于今湖南衡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2. 乾坤:指天地、宇宙。这里借以形容视野开阔。 3. 刺史:古代官职名,主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里指赵汝鐩自己曾任合江亭附近州郡的刺史。 4. 昌黎:即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曾担任过潮州刺史,并写下了《潮州刺史谢上表》等名篇。 5. 衡岳:指五岳中的南岳衡山。 6. 蒸江湘合:指湘江支流蒸水与湘江汇合处。 7. 书岩:指刻有文字的石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合江亭》,作者是赵汝鐩。诗中描绘了在合江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石鼓山头的亭子为起点,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天地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尽管刺史发现了这个美景,但如果不是遇到像韩愈这样的文人墨客,或许亭子的名声就不会流传后世。紧接着,诗人描述了周边的景色:衡岳山的云雾散开,秋天来临,江水变得清澈;蒸水和湘江汇合,水色争清。最后,诗人提到了书岩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尘土和杂草丛生。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他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合江亭》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汝鐩正生活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他积极参与朝廷的文学活动,并与其他诗人共同探讨诗词歌赋的技艺。然而,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却是战争与动荡。 当时,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南宋,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局势紧张。赵汝鐩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但又无力改变局势。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题合江亭》正是赵汝鐩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空江浪自涌,无主洲从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汝鐩作为一个文人在乱世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