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
二月垂杨岸,行春诗酒徒。
苍头前引道,拄杖挂葫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二月的杨柳岸边,有一群春天里相聚的诗人和酒友。
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前面引导道路,手中拄着拐杖挂着葫芦。
去完善
释义
1. 二月:农历二月。
2. 垂杨:指低垂的柳树枝条。
3. 岸:岸边。
4. 行春:春天外出游玩。
5. 诗酒徒:诗人饮酒的人,指作诗的朋友。
6. 苍头:指仆役、随从。
7. 前引道:在前面引导道路。
8. 拄杖:支撑走路的拐杖。
9. 挂葫芦:挂在杖上的葫芦,这里用来装酒水。
去完善
赏析
《出郊》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出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行春诗酒徒”,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在春天的郊外踏青时,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一边饮酒作诗的情景。而“苍头前引道,拄杖挂葫芦”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拄着拐杖,身后跟着老仆,边走边欣赏风景的画面。整首诗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郊》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年-1258年)。
在这个时期,赵汝鐩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官职,后因母亲病逝离职,居家守丧。这一时期的他,既感受到了仕宦生涯的繁复,也体会到了亲情的重要。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南宋王朝已经步入了晚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尽管南宋政权在东南沿海一带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北方的金朝、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此外,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在这个时期仍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赵汝鐩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