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雷潭寺

标题包含
雷潭寺
忆昔登临日,今经二十年。 峥嵘新栋宇,黼黻旧山川。 鱼响潭翻浪,鸟飞风送船。 穴空龙已去,鳞爪迹依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记得过去登上山岗的日子,如今已经过了二十载。 高楼大厦林立,河山依旧壮丽。 潭水拍打礁石泛起浪花,鸟儿随风舞动助船前行。 洞穴空空,蛟龙已离此地去往别处,鳞片和爪印依然印刻在岩石上。
去完善
释义
1. "忆昔登临日":此句中的“登临”意为登上高处或到达高处。这里指作者回忆起过去游览雷潭寺的日子。 2. "今经二十年":此句中的“经”表示经过的时间。这里指距离上一次游览雷潭寺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 3. "峥嵘新栋宇":此句中的“峥嵘”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峻峭。“栋宇”指房屋建筑。这句诗描绘了雷潭寺新的高大建筑。 4. "黼黻旧山川":此句中的“黼黻”原指古代礼服上的花纹,这里用来形容山水的美丽。这句诗表达了雷潭寺周边自然环境的优美。 5. "鱼响潭翻浪":此句中的“响”指声音,“潭翻浪”描绘了鱼儿在水中游动时引发的浪花。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雷潭寺附近的鱼在水中嬉戏的情景。 6. "鸟飞风送船":此句中的“风送船”指顺风行驶的小船。这句诗表达了在晴朗的天空中,鸟儿飞翔,小船顺风而行的美景。 7. "穴空龙已去":此句中的“穴空”指洞穴已经空置,即龙已离开。这句诗表达了传说中国民间信仰的龙已经离开了这个洞穴。 8. "鳞爪迹依然":此句中的“鳞爪迹”指的是龙的鳞片和爪子留下的痕迹。这句诗表达了虽然龙已离去,但其留下的痕迹仍然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雷潭寺的诗。诗人通过对雷潭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忆昔登临日,今经二十年",意味着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这里了,但依然能清晰地记起过去的时光。接下来的"峥嵘新栋宇,黼黻旧山川",则描述了雷潭寺的新旧变化,既有新的建筑,又有古老的自然风景。 在诗的后半部分,"鱼响潭翻浪,鸟飞风送船",形象地描绘了潭水和风声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而最后的"穴空龙已去,鳞爪迹依然",则传达了虽然龙已经离去,但它的痕迹依然存在,表达了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雷潭寺》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雷潭寺周边的宁静景色和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赵汝鐩(1172-1232),字明翁,号无庵居士,浙江义乌人。他生活在南宋晚期,历任知县、州判官等职,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致力于诗歌创作。赵汝鐩的诗才横溢,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关注民生疾苦,抒发个人感慨。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腐败,外患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赵汝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他在任官员期间,关心百姓,尽忠职守。然而,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也感到无能为力,因此选择了辞官归隐。在他的后半生,他潜心诗歌创作,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雷潭寺》这首诗正是赵汝鐩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雷潭寺周边的美景,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汝鐩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品质和乐观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