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秋风动梧井,无顿许多凉。
夜静滩喧枕,窗开月到床。
道心便冷淡,世事莫思量。
只被浇花累,朝朝却用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轻拂梧桐树,没有带来太多清凉。
夜晚寂静,河滩声在耳边回荡,窗户敞开,月光洒在床前。
内心追求恬淡的生活态度,不去过多思考世俗之事。
只是浇灌花草成为了我忙碌的理由,每天都需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去完善
释义
1. 梧:即梧桐树,落叶乔木。
2. 无顿:不要停顿。
3. 滩喧枕:指河流浅滩处的喧哗声传入枕头边。
4. 道心:指对于道家思想、学说的理解和追求。
5. 浇花:指照顾花草。
去完善
赏析
《秋夕》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抒怀诗。诗人在秋天的夜晚,以梧井、滩喧、月色等景象为引子,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心态和专心浇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致,更展示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年)。当时正值金元对南宋的战争,全国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
赵汝鐩,字明翁,号“野谷”,年少时即有才名,但科场失意,无法进入仕途。他曾担任制置使属官、通判等职,后因触犯权贵被贬谪。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赵汝鐩正处于人生低谷,他既感受到国家危亡的忧虑,又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无奈和痛心。
在《秋夕》这首诗中,赵汝鐩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诗歌中的“空山响哀鸿”,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困苦。而“幽人向篱落,凉月满衣裳”则表现出作者在这种背景下,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之,《秋夕》这首诗是在南宋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