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苦吟

标题包含
苦吟
几度灯花落,苦吟难便成。 寒窗明月满,楼上打三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次尝试翻译却难以实现理想效果,感到无比困扰。 寒冷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窗户,此时已经是深夜三更时分。
去完善
释义
1. 灯火阑珊:形容灯火稀少,或灯光将尽。此处指灯火即将熄灭。 2. 寒窗:指寒冷的天气中在窗户下学习或者写作。这里指的是作者为诗歌创作而忍受寒冷的夜晚。 3. 三更:古代夜间分为五更,三更为子时,约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去完善
赏析
《苦吟》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苦吟作诗情景的诗。首句“几度灯花落”,以“几度”暗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反复琢磨、推敲的过程,同时借“灯花落”暗喻时间的流逝。第二句“苦吟难便成”,表明在创作过程中,尽管艰辛努力,但成果却难以一蹴而就。接下两句“寒窗明月满,楼上打三更”,写诗人面对窗外的满月,苦苦思索,直至深夜仍未果,表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汝鐩的《苦吟》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诗人才情与艰辛创作过程的诗篇。创作于公元1259年前后,正是南宋晚期,宋蒙战争肆虐之际。 赵汝鐩身处战乱岁月,心境苍凉,他本人曾担任过吏部侍郎等官职,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政权更替频繁,官场险恶,使得他对仕宦之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将这种人生经历化为创作的灵感,通过诗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思考。 在诗歌《苦吟》中,赵汝鐩以“诗磨秀句霜催稿”来表达诗人创作时的艰苦卓绝,用“啼莺唤梦窗间起”来形容诗人在朦胧的梦境中找寻灵感的过程。这些诗句反映出当时诗人的理想主义情操、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而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腐败、百姓疾苦、民族矛盾严重,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赵汝鐩的思想和创作。他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命运,通过诗篇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家国情怀的执着。 总结起来,《苦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源于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生活阅历以及他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这样一位悲悯却又坚韧的诗人形象,同时也让这首诗成为时代的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