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叹
破屋三间结草扉,柴根煨火阖家围。
此生能得几年活,薄命连遭两岁饥。
肠久鸣雷惟淡粥,体虽起粟尚单衣。
晚来稚子总欢喜,报道小姑挑菜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简陋的三间房,用草编的门,一家人围着柴火取暖。
我这一生还能活几年呢,命运不济连着两年遭受饥饿。
肠胃里像打雷一样响,只能喝些稀饭,身体虽然起鸡皮疙瘩,穿的还是单衣。
晚上孩子们总是很高兴,告诉我小姑挑菜回来了。
去完善
释义
1. 破屋三间:指家境贫寒的农家。
2. 结草扉:用草编成的门扉。
3. 柴根:枯枝败叶。
4. 煨火:燃烧枯枝败叶等产生热气。
5. 阖家:全家。
6. 薄命:命运不好。
7. 连遭两岁饥:连续两年遭遇灾荒。
8. 鸣雷:肠鸣的声音很大。
9. 淡粥:稀饭。
10. 起粟:因寒冷皮肤上起鸡皮疙瘩。
11. 单衣:单层衣服。
12. 稚子:小孩子。
13. 小姑:对丈夫的妹妹的称呼。
14. 挑菜:采摘野菜。
去完善
赏析
《田家叹》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的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描写农家简陋的生活环境和遭遇的贫困状况,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首联“破屋三间结草扉,柴根煨火阖家围”,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贫寒农家的画面:破旧的房屋、简陋的门扉,一家人围坐在用柴根烧火的火堆旁。这一场景充分展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
颔联“此生能得几年活,薄命连遭两岁饥”,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他们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因为贫困已经让他们连续两年饱受饥饿之苦。
颈联“肠久鸣雷惟淡粥,体虽起粟尚单衣”,进一步描述了农民困苦的生活状态。他们长期忍饥挨饿,身体消瘦;虽然天冷风大,但仍旧身着单薄的衣物。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悲惨境遇。
尾联“晚来稚子总欢喜,报道小姑挑菜归”,写家中孩童在傍晚时分仍然显得欢欣鼓舞,原来是小姑去田间采摘蔬菜回来了。这一情景看似温馨,却更凸显出农民生活之艰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真实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家叹》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农家辛劳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47年,当时南宋面临蒙古军队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赵汝鐩因生活所迫离家外出谋求生计。他亲眼目睹了农民在战乱和苛政压迫下的艰辛生活,对农民的疾苦深感同情。于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在诗中,赵汝鐩通过对农家辛勤劳动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和沉重的赋税负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统治者的强烈谴责。这种情感来自于他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以及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