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征
回首家山已十程,摇鞭自笑苦劳生。
云先带暝岩边宿,月独伴人溪上行。
草屋停骖难可意,店翁叱犬不容声。
明朝路远起须早,第一鸡啼是五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顾家乡已有十多里路程,我挥鞭自嘲这辛劳的生活。
云雾在暮色中的岩石边徘徊,月亮陪伴着我独行在小溪旁。
茅草屋前停下马儿略感无奈,店主斥责他的狗叫声扰人安宁。
明天路途尚远,需早起出发,第一声鸡鸣就在五更时分。
去完善
释义
1. 家山:家乡,故乡。
2. 十程:形容离家很远的意思,一程约数公里。
3. 摇鞭:挥动马鞭,指骑马行进。
4. 苦劳生:指辛苦劳动的人,这里是诗人自嘲的称谓。
5. 云先带暝:天色昏暗,云彩低垂的样子。
6. 岩边宿:在岩石边的歇息地过夜。
7. 月独伴人:月光伴随着行人的孤独前行。
8. 草屋停骖:在简陋的草屋中歇脚。
9. 难可意:不满意,难以忍受。
10. 店翁:店铺主人。
11. 叱犬:训斥狗。
12. 容声:允许说话,这里指被店主人制止。
13. 起须早:比喻早起,忙碌的意思。
14. 第一鸡啼:指天亮时公鸡打鸣的声音。
15.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指拂晓时分。
去完善
赏析
《晚征》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旅途生活的诗作。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
首联“回首家山已十程,摇鞭自笑苦劳生”,诗人回顾离家已有数十里的路程,感叹自己为了生活奔波劳碌。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颔联“云先带暝岩边宿,月独伴人溪上行”,诗人描绘了旅途中所见到的夜景:乌云飘过山岩,月亮照耀着溪流,陪伴着诗人在夜行。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
颈联“草屋停骖难可意,店翁叱犬不容声”,诗人描述了在草屋歇脚时的情景:马车停下,草屋简陋难以满足需求;店家责骂狗叫,影响客人的休息。这里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难和世态的炎凉。
尾联“明朝路远起须早,第一鸡啼是五更”,诗人以鸡鸣五更作为早起的提示,表达了明天路途遥远,需要早早出发的紧迫感。这里既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旅行者对时间的珍视。
总之,《晚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赵汝鐩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通过描述旅途中所见所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和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征》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在这首诗中,赵汝鐩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暮春时节,自己踏上漫漫征途的情景。
赵汝鐩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年轻时曾游历名山大川,颇有才学。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当时的南宋王朝,科举制度存在诸多弊端,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赵汝鐩也未能在官场崭露头角。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态,使得他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厄时,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在赵汝鐩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蒙等异族的侵略之中,国家形势岌岌可危。然而,朝廷内部却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不断。这使得赵汝鐩对于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他的诗歌中也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