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望

标题包含
野望
一天秋色远,千里病眸宽。 野旷牛羊小,楼高风露寒。 扫愁嫌酒薄,少事欲心安。 溪友门前过,留鱼荐晚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日风景逐渐远去,千里之外的目光显得更为宽阔。原野开阔,牛羊犹如一个个小点;高楼矗立,风吹露凝更显寒冷。扫除烦恼嫌弃酒味淡薄,生活中琐事减少想要心安理得。路遇小溪边的好友经过,留给我们一些鱼儿作为晚餐的建议。
去完善
释义
《野望》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以下是注释: 1. 一天秋色远:天,天空;秋色,秋天的景色;远,遥远。这句话形容天空中的秋意渐渐远去。 2. 千里病眸宽:千里,指远方的景色;病眸,生病的眼眸;宽,放宽。这句诗是说,在遥远的景色中,病了的眼眸也得以放松。 3. 野旷牛羊小:野,野外;旷,空旷;牛羊小,指牛羊在广阔的田野中显得很小。 4. 楼高风露寒:楼高,高楼的高度;风露,风和露水;寒,寒冷。这句话描述了在高处的秋风和寒露带来的寒冷感觉。 5. 扫愁嫌酒薄:扫愁,消除忧愁;嫌,嫌弃;酒薄,酒味淡薄。这句诗句表示作者希望借酒消愁,但又觉得酒味太淡,不足以解忧。 6. 少事欲心安:少事,琐事;欲,想要;心安,内心平静。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希望减少生活中的琐事,让心灵得到安宁。 7. 溪友门前过:溪友,指居住在河边的朋友;门前过,从门前经过。 8. 留鱼荐晚餐:留鱼,留下的鱼;荐,进献;晚餐,晚上的食物。这里描述了朋友送鱼给作者作晚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一天秋色远”开篇,表达了秋天的景色已远离市区,走入自然之中。而“千里病眸宽”则说明了诗人虽然有病在身,但因置身于广阔的田野之间,视野开阔,心情反而得以舒缓。 接下来的“野旷牛羊小,楼高风露寒”描绘了野外空旷的景象以及高楼在寒风中显得更为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 诗人接着通过“扫愁嫌酒薄,少事欲心安”来表达他的心境,希望自己能借由简单的生活方式,摆脱烦恼的困扰,寻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一句“溪友门前过,留鱼荐晚餐”,诗人描述了溪水边的朋友经过家门时留下鱼作为晚餐的建议,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简单纯朴和人际关系的和睦亲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望》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的一首描绘农村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赵汝鐩经历了南宋朝廷的动荡和战乱,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创作这首《野望》时,赵汝鐩正身处农村,亲眼目睹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他通过对田间劳动的描述,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与此同时,他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现实状况,如农田荒废、百姓生活困苦等问题。这些情景激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使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在时代背景方面,赵汝鐩所处的南宋时期,正值金、元等北方民族对南宋疆域的不断侵扰。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日益加剧。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赵汝鐩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选择了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这首《野望》,赵汝鐩传达出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