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垄
麦垄漫漫宿藁黄,新苗寸寸未经霜。
手中马箠余三尺,想见归时如许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麦田里铺满了金黄的藁草,新的嫩苗还没有经历过风霜的洗礼。
手里拿着的马鞭已经剩下三尺长,想象着回家的时候应该会很长吧。
去完善
释义
1. 麦垄:田间的小路;麦田间的田埂。
2. 漫漫:形容时间长久或空间广阔的样子。
3. 宿藁:旧的草黄色,指枯萎的禾苗。
4. 新苗:新生的禾苗。
5. 寸寸:一点点地。
6. 未经霜:还没有经历过霜降。
7. 手中马箠:手上的马鞭。
8. 余三尺:剩下三尺长。
9. 想见:想象得到。
10. 归时:回来的时候。
11. 如许:如此。
12. 长:长度。
去完善
赏析
《麦垄》刘跂这首诗描绘了田野里麦子生长的景象,诗人用“麦垄漫漫”来形容麦子遍野的壮丽景色,用“宿藁黄”来表示成熟麦子的颜色。接下来的两句“新苗寸寸未经霜”和“手中马箠余三尺”则是形象地表达了庄稼的生长过程和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最后一句“想见归时如许长”则是对未来收获的期待和赞美,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麦垄》是宋代诗人刘跂所创作的。在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的宋仁宗时期,王安石新法运动影响了整个社会,此间经济、文化取得了很多成就。在种种变革中,农民们得到了实惠,诗人刘跂就是在这个时候观察到了农民田间劳作的场景,创作出了这首诗。
然而,新法运动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官僚腐化、民众疾苦等。刘跂作为一名士大夫,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农民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着勤劳和乐观的精神风貌。因此,通过深入剖析这一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跂创作这首《麦垄》的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