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上王尚书
梓桐花幕碧云浮,天许文星寄上头。
武略劒峰环相府,诗情锦浪浴仙洲。
丁香风里飞牋草,邛竹烟中动酒钩。
自古名高闲不得,肯容王粲赋登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梓桐花盛开如碧云浮现,天助文人墨客寄寓其上。军事策略如同利剑环绕名将府邸,诗情画意则如锦绣波浪沐浴仙岛。丁香风里飞动着笺草,邛竹烟雾中牵动饮酒的心情。自古以来名声高的人难以得闲,怎会容忍像王粲那样的人登高赋诗呢?
去完善
释义
1. 梓桐:一种常绿乔木,其花可供观赏。
2. 天许:这里指上天赋予的才能。
3. 文星:比喻文才出众的人。
4. 寄上头:古人认为文星位于天市垣内,故言“寄上头”。
5. 武略:军事才能。
6. 剑峰:形容剑刃尖锐。
7. 相府:宰相的府第。
8. 锦浪:喻指美好的事物。
9. 仙洲: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文士聚集的地方。
10. 丁香风:形容丁香花的香气。
11. 飞牋草:指书信往来频繁。
12. 邛竹:产于四川的一种竹子。
13. 动酒钩:指喝酒取乐。
14. 肯容:岂能容忍。
15.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擅长辞赋。
去完善
赏析
《蜀中上王尚书》是一首描绘王尚书的赞美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王尚书的才情与气质。首联以梓桐花幕和碧云作为比喻,表现出王尚书的地位崇高;颔联通过武略、剑峰、相府和诗情、锦浪、仙洲等意象,彰显了王尚书的文武双全和才情出众;颈联通过丁香风、飞笺草、邛竹烟、动酒钩等元素,表现了王尚书的文人雅趣和高尚品质;尾联则以名高、闲不得和王粲赋登楼为典故,暗示了王尚书的不凡成就和历史地位。整首诗层次分明,形象生动,意境优美,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暮秋时节,长安城。城中巍峨的皇城在晴空之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气象万千。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有一个名叫章孝标的文人,他心中正激荡着一股澎湃的热情,那是对于国家的忠诚,对于上司的敬仰以及对故土的热爱。这一年,他在蜀中担任官员,上呈给上司王尚书的诗篇名为《蜀中上王尚书》。
章孝标此时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然而,他也曾经历过科举落榜的失意和宦海浮沉的无常。他曾游历过大江南北,见识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也看到了民间的疾苦。这些经历使他成长为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具有担当精神的士人。
唐文宗统治时期,国家内外交困。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章孝标渴望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因此,《蜀中上王尚书》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王尚书的敬仰之情,也传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诗中描绘了蜀中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