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剑门和少陵韵
客还入剑门,纵览形势壮。
两崖摩青天,石城岌相向。
风云鬰惨澹,神鬼见情状。
重关一何危,哀壑不可傍。
岩蹲虎豹怒,水落龙蛇放。
英雄意飞扬,行路色沮丧。
杀人古如麻,俛仰有余怆。
我游亦何事,哦诗神颇王。
杜陵千年句,角逐不得让。
过关一雨凉,浓绿出千嶂。
独酌无与歌,怀人复怊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客返回剑门关,欣赏壮丽风光。
两岸峭壁耸入天,石城相接险峻。
风云聚集阴郁,仿佛见证神鬼景象。
关卡险要惊人,深谷不敢靠近。
岩石蹲踞如同愤怒的虎豹,水流跌落犹如奔放的龙蛇。
英雄豪情壮志,路人却显得沮丧。
这里曾血流成河,令人感叹岁月沧桑。
我来此有何目的?只能吟诗寄托情感。
杜甫千年前的诗句,仍难以超越。
走过关卡遇到一场雨带来凉爽,翠绿的山峦浮现眼前。
独自喝酒无人歌唱,怀念友人倍感惆怅。
去完善
释义
1. 剑门:四川省南部的一个关卡,是古蜀道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
2. 少陵:指唐代诗人杜甫,他在长安附近的少陵有别墅,所以又被称为杜少陵。
3. 客:作者自称。
4. 纵览:从高处往下看。
5. 两崖:指剑门两侧的悬崖峭壁。
6. 石城:指剑门关的石头城堡。
7. 岌:形容山势险峻。
8. 郁:浓密。
9. 惨澹:指气氛沉重。
10. 神鬼:这里形容地势险要,令人敬畏。
11. 重关:指剑门关。
12. 哀壑:指山间深谷。
13. 岩蹲虎豹怒,水落龙蛇放:形容山石形象生动,流水清澈。
14. 飞扬:豪迈奔放。
15. 行路色沮丧:看到险要的地形,行路人显得神情沮丧。
16. 杀人古如麻:形容战争中的杀戮。
17. 俛仰:指回顾往事。
18. 余怆:残留的悲伤。
19. 我游亦何事,哦诗神颇王:游玩时写诗,精神昂扬。
20. 杜陵千年句,角逐不得让:引用杜甫的诗句,表现出对杜甫的敬佩之情。
21. 过关一雨凉,浓绿出千嶂:经过剑门关时,一场雨带来清凉,翠绿的群山显现出来。
22. 独酌:独自喝酒。
23. 无与歌:无人一起唱歌。
24. 怀人:怀念友人。
25. 怊怅:惆怅,伤感。
去完善
赏析
《入剑门和少陵韵》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以剑门关为题,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厌恶。诗歌前半部分描绘了剑门的险峻地势和雄浑风光,后半部分则转向深沉的忧国情怀和历史回顾。在苍茫的历史背景下,诗人表示自己的游历只是小事一桩,却仍不禁为国家命运而忧伤。这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充满责任感的品质。总的来说,该诗篇气势磅礴、情感深挚,堪称描绘剑门之美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剑门和少陵韵》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宋朝疆土日蹙,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时代,中原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孙应时是南宋晚期的一位有识之士,对时事政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他经历过人生的高潮和低谷,对于国家局势的变化及个人命运的浮沉有了深入的思考和体验。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首《入剑门和少陵韵》中,孙应时将个人际遇融入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壮丽的剑门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他以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基调,表现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深哀痛。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无尽忧虑,体现了诗人在艰难岁月中对家国的深切关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