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远的文杏阁,攀爬已经多次。
南方的山岭和北方的湖泊,前行又回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辋川:地名,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南的秦岭山中。
2. 裴迪:唐朝诗人,与王维交往深厚,一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
3. 文杏馆:在辋川的景点之一,因种植了许多文杏树而得名。
4.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的样子。
5. 跻攀:攀登,向上走。
6. 日已屡:多次,反复。
7. 南岭与北湖:指辋川的两处景点。

去完善
赏析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文杏馆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首联“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描述了文杏馆的遥远和攀登的过程。这里的“迢迢”一词,形象地展现了文杏馆的地理位置和距离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座建筑的热情。而“跻攀日已屡”则意味着诗人曾多次来到这里,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颔联“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则是诗人的视角转换。在这里,诗人从文杏馆出发,向南望去,看到的是南岭;向北望去,看到的是北湖。这样的视角变换,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也展现出了辋川地区的广阔美丽。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辋川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展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是唐代诗人裴迪创作的诗歌,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辋川庄园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裴迪生活在唐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诗歌领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裴迪的这首诗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裴迪本人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乡村,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通过对辋川庄园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隐居生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现实,寻找心灵的安宁。裴迪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