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真珠帘(栽竹)

标题包含
真珠帘(栽竹)
翠_夭娇_苍玉。飞来到、吾庐溪湾山麓。一笑忽相逢,更解包投宿。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 每遇飞雪萧萧,更惊风摵摵,清标可掬。更与月同来,无半点尘俗。冬有寒梅闲相伴,春亦有、幽兰相逐。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枝叶,妖娆的姿态,犹如一块苍玉。它们飘落在我的住所,山间的溪水旁。一笑之间,我们偶然相遇,于是决定在此投宿。在池塘的一侧,曲折的西墙上,我和主人一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遗憾的是,我没有像绿袖子那样的伙伴,能和我一起依靠在修长的竹子旁。 每当遇到纷纷扬扬的大雪,或者是呼啸而过的狂风,我们都显得格外清新脱俗。我们还会和月亮一同出现,没有半点的世俗气息。冬天的时候,有寒冷的梅花陪伴着我们;春天来临,还有幽雅的兰花紧紧相随。香气浓郁,当露水落下时,菊花也开始绽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翠_:指竹子的绿色。翠,绿色。此处省略的可能是"影"字,表示竹子的影子。 2. 夭娇:形容竹子生长得茂盛而姿态美好。夭,美好;娇,柔美。 3. 苍玉:苍,深蓝色或深绿色;玉,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竹子的颜色和质地。 4. 忽相逢:忽然相遇。 5. 北池之畔西墙曲:指房屋周围的环境,北边的池塘和弯曲的西墙。 6. 呼青吸绿:指欣赏周围的青山绿水。 7. 无天寒翠袖:没有在寒冷的天气中穿上翠绿的衣袖。这是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原意是写佳人独自度过寒冷的季节。这里是作者自嘲没有佳人的陪伴。 8. 飞雪萧萧: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 9. 惊风摵摵: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10. 可掬:可以握住,形容竹子的高洁品质。 11. 与月同来:意思是竹子与月亮一同出现。 12. 无半点尘俗:形容竹子不受世俗污染的品质。 13. 闲相伴:悠闲地陪伴着。 14. 幽兰相逐:幽兰,兰花的一种,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相逐,相互追逐,指春天来临。 15. 香足:香气浓郁。 16. 露下霜飞:形容秋天和冬天的交替。
去完善
赏析
《真珠帘(栽竹)》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一首咏竹词。全词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首句“翠_夭娇_苍玉”以翠色的竹影摇曳生姿,生动地展现出竹子的生机勃勃。接下来,诗人通过叙述竹子飞来他的住处,寓指他与竹子的亲近。其中“一笑忽相逢”表现出诗人与竹子之间的一种默契与缘分。 紧接着,诗人描述了他在北池之畔、西墙曲处与竹子的和谐共处。这里,“呼青吸绿”巧妙地传达出人与竹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恨我,无天寒翠袖,共倚修竹”流露出诗人的一种无奈之情:可惜自己无法如佳人般与竹子共度寒冷冬日。 而后,诗人进一步描绘竹子在四季中的姿态。每当飞雪飘零,风吹竹叶瑟瑟作响时,竹子的清丽风貌显得尤为动人;与月亮相伴的竹子更是超凡脱俗,全无尘世纷扰。冬天则有寒梅陪伴,春天有幽兰相随,秋天则有菊花簇拥,显示了竹子与环境生态的和谐共生。 最后,以“香足。才露下霜飞,又有秋菊”作结,既突显了竹子的香气宜人,又暗示了秋天的来临。整体来看,这首词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流露出诗人对竹子的深深敬意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真珠帘(栽竹)》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王质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逐渐衰落,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王质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以诗词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王质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然而在那个时代,他并未受到重用,反而因得罪权贵而遭到排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真珠帘(栽竹)》这首词中,王质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坚韧品质和高尚情操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自己的坚守和无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虽然表面上看似繁荣,但实际上内部已经腐朽不堪。王质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的理想和抱负并未得到实现,这使他更加坚定了投身文学创作的信念,希望通过文字唤醒人们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