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君咏 刘伶

标题包含
五君咏 刘伶
刘公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鼓钟不足欢,容色岂能眩。 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 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刘公擅长于闭目养神,心中情感深沉,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敲击钟鼓之声也不能使他感到快乐,他的仪容风采怎么能使人眼花缭乱呢?他隐藏精神,每天饮酒度日,但谁知道这并非放纵的宴乐呢?颂扬美酒的诗篇虽然简短,但他的深情厚谊却从此可见。
去完善
释义
《五君咏·刘伶》是唐代诗人钱选的组诗《五君咏》中的一首,以赞美刘伶的酒德为主题。以下是这首诗的注释: 1. 关门:这里指“闭门”或“隐居”的意思。 2. 怀情:即指内心情感。 3. 闻见:视听,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4. 鼓钟:古代敲击编钟演奏音乐的一种方法,这里用来代指音乐。 5. 不足欢:不足以使人欢愉。 6. 容色:容貌面色。 7. 眩:耀眼,引人注目。 8. 韬精:隐藏其精神才能。 9. 日沉饮:每天沉溺饮酒。 10. 荒宴:过于奢侈的宴会。 11. 颂酒:赞颂美酒的诗篇。 12. 深衷:深厚的内心感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刘伶的诗歌。刘伶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以饮酒著称。诗人钱选通过描绘刘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刘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诗中“刘公善闭关,怀情灭闻见”,描述了刘伶善于独处,内省内心情感,对外界纷扰保持淡然的态度。他关闭外在的干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鼓钟不足欢,容色岂能眩”,揭示了刘伶对物质享乐的轻视。他认为音乐和容貌都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表达了他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展示了刘伶在沉浸美酒的同时,其实是在韬光养晦,积淀智慧。虽然世人可能认为他沉醉于酒,但实际上他这是在寻找精神的寄托和慰藉。 最后两句“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意味着这首诗虽然是赞美酒的短篇,但却传达出了刘伶深沉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刘伶饮酒行为的剖析,使人们了解到他真正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君咏 刘伶》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24年,这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刘禹锡经历了被贬谪、平反和再贬的复杂人生经历。他曾在长安、连州、夔州等地任职,后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运动而遭到贬谪。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刘禹锡广泛接触了民间疾苦,深感社会现实的黑暗,这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唐朝中期的社会背景也充满了动荡不安。宦官、藩镇、党争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刘禹锡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关切,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在《五君咏 刘伶》这首诗中,刘禹锡通过对魏晋时期著名酒仙刘伶的赞美,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厄时所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这首诗既体现了刘禹锡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唐朝中期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