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应制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续的春雨洗去了尘埃,流动的白云飘过了城楼。
河边的柳树新发着嫩绿的新叶,园中的花朵争相绽放。
此时的洛阳花柳繁茂,山水楼台倒映在多重的水面上。
众官员们如同飞翔的凤凰,沐浴着雾气上朝;皇帝趁春日正好,来到了山水之间。
离京城不远的地方,皇家车队和随从们都整齐有序地排列着。
仪仗队已经走过了御水桥,华丽的天子礼服已准备就绪。
山体陡峭,溪流清澈,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远处的大雁塔矗立在绿波之上,星辰点缀着翠微的边缘。
古老的层峦叠嶂,远方的百丈瀑布,都让这里充满了生机。
五彩的旗帜环绕着香阁,皇帝下了车辇,登高远望黄河、洛水。
东城的宫殿似乎变得明亮起来,南面的田地也呈现出美丽的图案。
林间弥漫着浓郁的香气,那是七宝台的痕迹;山间的春酒满溢,万年杯满载着祝福。
微风轻起,祥花飘落,仙乐响起,瑞鸟翩翩而至。
鸟儿来来往往,花儿开开合合,人们在烟霞之中举杯庆贺。
美妙的歌舞持续了很长时间,夕阳西下,众人仍然沉浸在欢乐之中。
龙旗和马队走过草地,留下了一片美好的景象。
随着皇帝的离去,警跸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山野中。
郊外的人群熙熙攘攘,都城的人们翘首以待,希望能一睹圣上的风采。
喧闹的声音传到了紫宸殿,皇宫里的气氛也变得愉悦起来。
先王的江山如此稳固,新皇帝的到来使万物更新。
我们的皇帝并不需要去瑶池寻乐,他关心的是农民们的春耕秋收。

去完善
释义
《龙门应制》: 此诗描绘了皇帝出游时的宏大场面和壮丽景色。
1. 宿雨:昨夜的雨。
2. 霁氛埃:天气晴朗。
3. 流云度城阙:流动白云飘过皇宫。
4. 河堤柳新翠:河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5. 苑树花先发:花园里的花儿已经开放。
6. 洛阳花柳此时浓:指洛阳的春天繁花似锦。
7. 山水楼台映几重:山山水水和亭台楼阁交织在一起。
8. 群公拂雾朝翔凤:官员们像朝霞中的凤凰一样赴朝。
9. 天子乘春幸凿龙:皇帝在春天来到龙门石窟。
10. 凿龙: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区南面。
11. 羽从:皇帝的随从。
12. 琳琅:形容华丽。
13. 轩盖:华美的车辆。
14. 云罕:皇帝的仪仗队。
15. 御水桥:皇宫前的桥梁。
16. 天衣:天上的衣服,比喻仙人。
17. 香山会:香山寺的法会。
18. 山壁崭岩:陡峭的山崖。
19. 伊川:伊河,位于洛阳市区北面。
20. 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21. 星龛:星星点缀的佛龛。
22. 奕奕:光明的样子。
23.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24. 千寻木:高大的树木。
25. 百丈泉:瀑布。
26. 彩仗蜺旌:华丽的仪仗。
27. 香阁:装饰精美的楼阁。
28. 辇:皇帝的车子。
29. 河洛:黄河与洛河,这里指洛阳一带。
30. 东城宫阙:洛阳城东的宫殿。
31. 拟昭回:模仿咸阳宫殿的建筑风格。
32. 南阳沟塍:南阳地区的水田。
33. 绮错:美丽的花纹。
34. 天香:天然的香气,这里指寺庙的香气。
35. 七宝台:用七种珍宝装饰的高台。
36. 春酒:春天的美酒。
37. 万年杯:祝皇上长寿的酒杯。
38. 微风:轻轻的春风。
39. 祥花:吉祥的花儿。
40. 瑞鸟:吉祥的鸟儿。
41. 纷纷:众多的样子。
42. 称觞献寿:举杯祝贺皇帝长寿。
43. 歌舞淹留:歌舞表演一直持续到傍晚。
44. 景欲斜:夕阳西下。
45. 石关:岩石建造的关卡。
46. 五云车:五彩斑斓的车辆。
47. 鸟旗:画着鸟儿的旗帜。
48. 翼翼:整齐的样子。
49. 芳草:草地。
50. 龙骑:皇帝的骑士。
51. 駸駸:马奔跑的样子。
52. 千乘万骑:形容随从众多。
53. 銮舆:皇帝的车驾。
54. 警跸:警戒和清道。
55. 郊外喧喧:郊外的人群喧哗。
56. 引看:吸引人们观看。
57. 倾都:整个城市的人都来看。
58. 属车尘:跟随皇帝的车辆扬起的尘土。
59. 嚣声:喧闹的声音。
60. 引飏:引导风向上扬。
61. 黄道:太阳运行的轨迹。
62. 佳气:吉祥的气息。
63. 周回:环绕。
64. 紫宸:皇帝的住所。
65. 先王定鼎:古代皇帝在洛阳定都。
66. 山河固:山河稳固。
67. 宝命乘周:皇帝统治国家的命运。
68. 万物新:万物更新。
69. 不事:不过问。
70. 瑶池乐:仙女在瑶池嬉戏。
71. 时雨:及时的雨水。
72. 观农扈春:观察农业的情况,确保百姓的春天生活顺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家气派的古诗,主要描写了皇帝出游的盛况。诗中通过对景物、建筑、人物和音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繁华盛世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联“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点明了天气晴朗,云雾飘渺的氛围。接下来的两联则分别描述了河堤柳绿、苑树花开的美景,以及洛阳花柳繁茂的盛况。这些景象都为后面的皇帝出游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联,诗人描绘了皇帝出游的过程。“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场景,表现了皇帝的威严。“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则描绘了皇帝的游乐活动,展现了皇帝的闲情逸致。
接下来的三联,诗人通过描绘山壁、雁塔、层峦、远壑等自然景观,以及彩仗、霓旌、香阁等建筑物,进一步渲染了皇帝出游的氛围。“下辇登高望河洛”则表现了皇帝对国家的关注和关心。
接下来的三联,诗人通过对比东城的宫殿和南阳的沟塍,以及林下的天香和山中的春酒,表现了皇帝对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则描绘了皇帝出游时的音乐和祥瑞景象。
最后的四联,诗人通过描绘鸟旗、龙骑、警跸和引看人等场景,展现了皇帝出游的盛大场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的表述,表达了对皇帝治理国家的赞誉。最后,诗人以“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的诗句,再次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龙门应制》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宋之问凭借其才华和忠诚逐渐获得了皇帝的赏识,成为了宫廷诗人。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因为牵涉进政治斗争而被贬到泷州,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在豪情壮志的同时也带有了一种沧桑之感。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唐高宗统治下的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而龙门石窟的建造更是象征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成就和精神追求。因此,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描绘龙门石窟壮丽景色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