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被贬官员在北方接受严厉的处罚,本以为到了南方便能常常相见。
没想到南方的道路纷繁复杂,千山水乡,阻隔重重。
乌云翻滚,大雨滂沱,各自纷飞而去,天高地远,音信稀少。
每一处山川都被瘴气疾病所困扰,悲哀的是能有几个人回到家乡呢?

去完善
释义
1. 至端州驿:端州,古地名,今广东肇庆一带。
2. 逐臣:指被贬谪的官员,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3. 北地:北方,这里指的是京城所在之地。
4. 严谴:严厉的谴责或惩罚,这里指的是被贬谪。
5. 南中:南方,这里指的是被贬之地。
6. 歧路多:道路分岔的地方很多。
7. 千山万水:形容地形复杂,距离遥远。
8. 乡县:行政区划单位,这里指各个乡村和县市。
9. 云摇雨散:形容朋友们的分散。
10. 海阔天长:形容距离遥远,无法相见。
11. 瘴疠:热带疾病,这里指疾病泛滥之地。
12. 自怜:自我怜悯,感到可怜。
13. 能得几人归:能够回到京城的能有几个人呢?

去完善
赏析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是宋代诗人宋之问在流放途中创作的一首感伤离别、寄寓身世之作。诗中以“逐臣”自称,表现了诗人被贬谪的悲哀。首联写自己与友人杜审言等人分离时的心情,虽然流放异地,但仍然希望他们能在南中找到重逢的机会。然而,现实却是千山的阻隔和万水乡的分散。颔联以“云摇雨散”形容别离情景,意味着朋友的离去和自己的孤独。颈联感慨朋友间音信稀少,正如海天相隔般遥远。尾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和自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是一首抒发人生失意的古诗,由唐朝诗人宋之问所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发生在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年)。
当时,宋之问因为受到武则天赏识,被任命为尚方监丞,但他的政治地位并不稳固,时常受到排挤和猜忌。在这个时期,他与好友杜审言、沈佺期等人一同被贬到端州担任地方官职。
在端州驿这个流放地,宋之问看到了杜审言等人的题壁诗,感慨万分。这些诗句流露出他们失去权力和地位的无奈,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宋之问也即兴写下了这首抒发自己感慨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