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文季赴阙
赤城往岁南来雁,送客去时岁云晚。
客来雁去两三回,怅望赤城天共远。
状元此去朝京师,不待玉立春班齐。
疾飞一步上芸阁,有梦只报梅花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的大雁从南方飞来,在暮色中送别了客人。
送别的场景重复了几次,我望着远方,心中惆怅。
这名状元离去赶赴京城,连春天都还没有到。
他很快抵达官阁,梦中只有梅花相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赤城:指的是浙江天台县境内的赤城山,这里代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2. 状元:科举考试中一甲第一名,此处指钱文季高中状元。
3. 玉立:春季的一种植物,即白玉兰,此处借指春天的到来。
4. 芸阁:古代宫中藏书之处,这里借指朝廷。
5. 梅花:是一种花朵,这里寓意为传递消息的方式。
去完善
赏析
《送钱文季赴阙》是南宋诗人杨炎正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首先,诗人以“赤城”的意象作为开篇,引出了南飞的雁群和离别的时间。这里的“赤城”指的是浙江天台山的赤城山,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地方。诗人以赤城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意境,为整首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通过“客来雁去两三回,怅望赤城天共远”的诗句,表达了时光荏苒、离愁别绪的主题。这里的“客”指的是即将赴京的钱文季,而“雁去”则象征着他们的分离。诗人用“两三回”来形容岁月的流转,突出了离别的无奈和惆怅。同时,通过对“赤城”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随后,诗人描述了钱文季此次赴京的目的和意义。他将要成为状元,参加朝廷的考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用“不待玉立春班齐”来表达朋友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赞誉。这里的“玉立”是指春天到来时的景象,寓意着朋友的事业正如春天般蓬勃发展。
最后,诗人以“疾飞一步上芸阁,有梦只报梅花知”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芸阁”是指古代宫廷中的藏书楼,象征着学识渊博的殿堂。诗人希望朋友能迅速登上成功的巅峰,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他用“有梦只报梅花知”来形容朋友的梦想和高尚品质,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钱文季赴阙》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杨炎正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此时南宋王朝正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边患问题依然严重。
杨炎正生活在这一时期,曾任司封郎中,后因遭权臣忌恨而被罢免,此后长期隐居江南一带。他一生勤奋好学,关心国家大事,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这一特殊时期,他见证了南宋王朝的繁荣与衰败,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苦难。
在创作《送钱文季赴阙》时,杨炎正已经步入晚年,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次他的好友钱文季即将赴阙应试,杨炎正以此诗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和期许。他希望钱文季能够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