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庾郎先自吟愁赋。
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庾郎首先自己吟诵着那充满忧愁的诗篇。
凄清的声音仿佛在悄悄诉说。
露珠湿润了铜制的门铺,青苔爬满了石头的井口,这些地方都是曾经听过她的声音。
哀伤的声音仿佛在诉说。
正是一位思念妻子的丈夫无法入睡,起身寻找缝纫的工具。
曲折的屏风山,夜晚的凉意让人独自承受着无尽的思绪。
西边的窗户又吹来了昏暗的雨。
为了谁而频繁地中断和呼应着砧杵的声音。
客店迎接秋天,皇宫悼念月亮,这里面有着无数的伤心事。
阅读《豳风》的诗篇,不禁会心一笑。
笑着看着篱笆下的灯光,这是世间的儿女们。
将这些情感写入了琴弦,每一声都更加痛苦。

去完善
释义
1. 庾郎:指庾信,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2. 吟愁赋:指吟咏忧愁的诗篇。
3. 私语:低声细语,形容声音轻柔。
4. 铜铺:铜制的门环。
5. 石井:石制的井栏。
6. 伊处:指庾信曾经居住的地方。
7. 哀音似诉:哀怨的声音仿佛在诉说。
8. 思妇:思念丈夫的妇女。
9. 机杼:指织布机,这里比喻织女织布。
10. 曲曲屏山:指屏风上的山水画。
11. 西窗:指窗的西边。
12. 暗雨:昏暗的雨。
13. 候馆:指客店。
14. 离宫:指皇宫。
15. 豳诗:指《豳风·鸱鸮》,是一首描绘鸟类生活的诗歌。
16. 篱落:篱笆。
17. 呼灯:叫灯。
18. 世间儿女:指普通人。

去完善
赏析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一首词作,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别、相思之苦的深刻感悟。
词中以“庾郎”作为主人公,他先自吟唱起那首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事。随后,词人通过描绘露湿铜铺、苔侵石井等自然景象,将庾郎的离愁别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深度。
“哀音似诉”一句,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仿佛听到了妻子因思念远方亲人而无法入睡的声音,这种声音如同诉说的哀音,让人感同身受。接下来,词人通过描绘西窗下的暗雨和不断响起的砧杵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使庾郎的离愁别绪更加深入人心。
在词的结尾,作者以“豳诗漫与”一句,表达了对世间儿女情感的感慨。他笑称那些写满离愁别绪的诗句,如同琴弦上的音符,一声声都充满了苦意。这一句既是对庾郎情感的呼应,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深度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性关怀的词作,通过对庾郎离愁别绪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天乐》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86年左右,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在这段时间里,姜夔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对民间疾苦和官场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朽,民生疾苦。一方面,统治者沉溺于歌舞升平,另一方面,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姜夔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词作来反映现实,唤起人们的关注。
《齐天乐》一词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词中以“绿杨巷陌秋风起”开篇,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但紧接着又以“戍楼望断天涯路”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担忧。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姜夔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