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呈幕中
海棠初发去春枝,首唱曾题七字诗。
今日能来花下饮,不辞频把使头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棠新发在去年的树枝上,首次歌唱的时候我曾为她题过一首七言诗。今天我能来到这花海之中饮酒,绝不会推辞频繁地挥舞旗帜来邀请使者。
去完善
释义
1. 海棠:一种春天开花的植物,此处以海棠喻指美好的事物或美景。
2. 首唱:首次创作。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初次在海棠花下题诗的情景。
3. 七字诗:每句七个字的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如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等。
4. 今日:指当下时间,即诗人正在欣赏海棠花的时刻。
5. 花下饮:在花前树下饮酒。
6. 不辞:不怕麻烦;不拒绝。
7. 频把:频繁地拿着;多次举起。
8. 使头旗:古代使者的旗帜。这里指的是诗人作为朝廷使者,在赏花时频繁举起使头旗以示身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与高雅志趣的珍视。首句“海棠初发去春枝”描述了海棠花的盛放,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勃勃;第二句“首唱曾题七字诗”则暗示了诗人曾在海棠花下赋诗抒情,展现出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接下来的两句“今日能来花下饮,不辞频把使头旗”更是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志向和品格。这里,“花下饮”象征着诗人对美的追求,而“频把使头旗”则表示诗人愿意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展现出诗人的坚韧和豪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花呈幕中》是唐朝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正值晚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渐衰,政治腐败,战乱不断。作为唐朝著名将领的高骈,他在面对国家危局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积极为国家效力。然而,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曾一度受到朝廷的重用,但又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深感无奈和悲哀。
在创作这首诗时,高骈正身处军旅之中,他虽然远离朝堂,但仍心系国家安危。这首诗表达了他在战争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他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