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赴安南却寄台司

标题包含
赴安南却寄台司
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 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率千军征伐天山路,风吹云散瞬间已过。 如今守在海门南侧,勿让敌军攻克凤林关。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曾驱万马上天山" - 天山:这里指中国西北的天山山脉,是唐代征伐突厥的主要战场。 2. "风去云回顷刻间" - 风去云回:比喻战局瞬息万变。顷刻间:形容时间短促。 3. "今日海门南面事" - 海门:指南海海口,安南即今天的越南,位于南海之滨。南面事:指南方的事务,此处指前往安南处理政事。 4. "莫教还似凤林关" - 莫教:不要叫,表示命令或禁止的语气。还似:还是像。凤林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唐朝西境的边防重镇,与安南遥远。诗人希望处理安南事务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要像凤林关那样让人担忧。
去完善
赏析
《赴安南却寄台司》是高骈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忧国情怀和寄托了对国家的期望。这首诗的前两句“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描绘了诗人英勇战斗、豪情万丈的形象,以及战争场景的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其中,“天山”指的是古代中国的边疆地区,“万马”则象征着他统领的大军。而第三句“今日海门南面事”则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战胜敌人的信心。最后一句“莫教还似凤林关”意味着诗人期望这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避免像历史上的凤林关之战那样遭受重创。总的来说,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赴安南却寄台司》这首诗是晚唐时期诗人高骈在出征安南(今越南)时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也就是唐朝晚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不稳,安南地区时常发生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朝廷多次派遣将领出征安南。高骈作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被任命为出征安南的主帅。 在奔赴战场的过程中,高骈心怀感慨,写下了这首《赴安南却寄台司》。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骈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勇敢地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