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

标题包含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
长川终日碧潺湲,知道天河与地连。 凭寄两行朝阙泪,愿随流入御沟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长的河流整日里波光粼粼,流向远方,连接着天河和大地。 请让这两行眼泪寄托我的哀愁,愿它能随着流水汇入皇家花园的泉眼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渭川:地名,即渭水。位于今陕西省中部,源出甘肃省鸟鼠山,是黄河的支流之一。 2. 潺湲:水流的声音。 3. 天河:银河。 4. 地连:指地下的泉水与天河相连。 5. 两行朝阙泪:朝阙,朝向宫阙;两行眼泪。这里指向皇宫方向流淌的两行泪水。 6. 御沟泉:古代皇宫内的排水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诗中,诗人以长河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设想河水流向天际,暗示国家的危机如同河流一般,无法避免。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希望能将自己的忠诚和担忧寄托在河水中,让它们流入皇帝的耳朵。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皇帝的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这首诗为唐代诗人高骈所作。创作于唐末时期,大约公元895年左右。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藩镇割据严重,高骈时任成都节度使,虽权倾一方,但对局势颇为担忧。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高骈正处在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身为一个英勇善战的武将,他曾指挥过多次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然而,当时的唐朝已经走向衰落,中央政权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各地藩镇势力割据纷争。作为成都节度使的高骈,尽管实力强大,但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政治环境的困扰。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忧虑和期望的诗歌。 在诗中,高骈以渭水之景寄托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向朝廷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为国家效力、平定西疆的意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他传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这正是唐末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高骈这一代将领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