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标题包含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官闲马病客深秋,肯学张衡咏四愁。红叶寺多诗景致,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闲暇时光里,身体和马的病痛并没有影响到我这个过客的心情,我愿意学习张衡创作《四愁诗》的心境。在这座红叶寺,诗情画意的景致随处可见,和高阳一起举办诗歌社团的活动是再好不过的了,何况我们还没有名震四方的作品需要送到皇帝面前呢。
去完善
释义
1. 内黄:地名,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2. 张衡: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曾任侍中、太史令等职。其代表作有《思玄赋》《四愁诗》等。 3. 高阳:古邑名,位于今河南省杞县一带。这里可能指诗人朋友所在的地点。 4. 珠旒:古代皇帝的头饰,这里借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一首抒怀诗。诗人在深秋时节外出赴任,途中马病发作,暂居僧舍,借此机会向朋友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首联“官闲马病客深秋”,描述了诗人的处境:在秋意萧瑟的季节里,担任闲职的诗人因马病受阻,不得不暂居僧舍。这里,诗人以张衡的自喻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忧虑。 颔联“肯学张衡咏四愁”,则引用了汉代文学家张衡的《四愁诗》。张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忧愁的情感,以及希望得到贤才助力的愿望。诗人在这里暗示自己也有类似的困扰,希望能与朋友分享、排解。 颈联“红叶寺多诗景致”,描绘了诗人所在的红叶寺的美丽景象,这里的景色激发了诗人丰富的诗意。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渴望。 尾联“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诗人向往与高阳结成诗歌创作的群体,共同探讨诗词歌赋的艺术魅力。同时,他也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达到皇帝那里,获得皇帝的赏识。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文学成就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晚唐名将、诗人高骈创作的古诗。诗题中的“途次”是旅途中暂居的意思,“内黄”指的是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内黄县。这首诗意在描述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马匹患病的情况,于是借宿于僧舍,并向友人诉说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59年,即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边疆战事频发。高骈作为晚唐的名将,多次率军平定叛乱,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然而,由于朝廷的腐朽和宦官势力的干预,他的军事才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受到了猜忌和排挤。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骈的创作充满了忧虑和感慨。他在军旅生涯中,曾多次经历过跋涉万里、冲锋陷阵的艰辛。这首诗便是他身处困境时的真实写照。诗人以途中病马为引,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友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晚唐时期,士人普遍存在的离乱之感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