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罗浮别业
不将真性染埃尘,为有烟霞伴此身。
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没有具体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无法像人类一样理解“真性”和“烟霞”等词的含义并创作出优美的现代白话文。但是,我可以尝试将这些词汇替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词语,然后进行翻译:
不把真实个性沾染世俗,只因有美好事物相伴左右。
随太阳一同游历长江,这是一种很好的归宿感,博罗山下的美景就如春天的桃花一般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罗浮别业:指位于罗浮山的别墅。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博罗两县境交界处,是道教的著名洞天福地之一。
2. 不将真性染埃尘:表示不受世俗尘埃沾染的高洁品质。真性,真实的性情;埃尘,尘土,比喻世俗。
3. 烟霞:云雾。此处形容隐居生活的闲适美好。
4. 带日长江:带着阳光的长江水。这里用来比喻书信传达的消息。
5. 好归信:表达收到了好消息的语境。
6. 博罗山下:博罗山,位于广东省增城县北部。
7. 碧桃春:意指春天的桃花盛开景象。碧桃,春天盛开的桃树品种。
去完善
赏析
首句“不将真性染埃尘”,诗人借此表达了隐逸之志和对世俗的厌恶,表明他渴望在自然的怀抱中保持自己的真性情。次句“为有烟霞伴此身”,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烟霞象征着仙境般的美景,成为诗人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接下来两句“带日长江好归信,博罗山下碧桃春”,以江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太阳照耀下的长江景色壮观,博罗山下的碧桃花盛开如春。诗句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罗浮别业》是唐代诗人高骈在晚年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一种闲适与超脱的心境。
创作背景方面,本诗是在唐末时期所作。当时高骈身处宦海,身世浮沉,长期担任边疆节度使,抵御外敌,战功赫赫。然而晚年的高骈却经历了宦海沉浮、权力斗争的困扰。他在广东担任节度使时,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因此产生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高骈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寄予于罗浮山的描绘之中,通过描绘其美丽的景色和悠远的历史,寄托了诗人的哀愁和对故土的热爱。同时,他也用“扪萝暂攀跻”、“怀古独踌躇”等诗句来表达对古人崇高理想的敬仰,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综上,通过对《寄题罗浮别业》一诗的创作背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是高骈在人生低谷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