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宴犒蕃军有感

标题包含
宴犒蕃军有感
蜀地恩留马嵬哭,烟雨蒙蒙春草绿。 满眼由来是旧人,那堪更奏梁州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四川,我们因恩情留在马嵬坡哭泣,烟雨中春天的草地绿油油的。满眼都是熟悉的人,怎么能忍受再次演奏悲伤的《梁州曲》呢?
去完善
释义
《宴犒蕃军有感》 作者:高骈 朝代:唐朝 注释: 1. 蜀地:指四川地区。 2. 马嵬: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北。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难于此,军士逼迫杨贵妃自尽。 3. 烟雨蒙蒙:形容雨雾迷蒙的景象。 4. 春草绿:春天里的草绿色。 5. 满眼:满眼的景象或人物。 6. 旧人:过去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的士兵或者杨贵妃等。 7. 那堪:怎能忍受。 8. 梁州曲:古代的一种曲子,多用于描述战争场面。
去完善
赏析
《宴犒蕃军有感》是高骈的一首五言诗,诗中的主题表达的是在春天时节,作者因感念往事而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首句“蜀地恩留马嵬哭”中,“蜀地”指代四川,这里是唐朝与吐蕃发生战争的地方,而“马嵬哭”则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故事。这一句表明,诗人以此地所见所闻引发了对历史的感叹。 次句“烟雨蒙蒙春草绿”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细雨朦胧,草木翠绿,凸显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这也为下文营造了一个伤感又美丽的氛围。 第三句“满眼由来是旧人”通过“满眼”、“旧人”等词表现出诗人面对过去的悲痛之情。“旧人”指曾经的故人,而他们的身影已在诗人眼中一一浮现。 最后一句“那堪更奏梁州曲”以“梁州曲”作为情感的出口,表达了作者听到这首哀伤乐曲时心情沉重,无法承受的感觉。该诗句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使得整首诗更显深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宴犒蕃军有感》是唐代诗人高骈在唐懿宗年间(公元860-874年)创作的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这个时期,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问题,尤其是西部的吐蕃和南部的南诏等少数民族势力的侵扰。为了巩固国防,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以及通过战争手段保卫国家领土。高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下了这首感慨万千的诗作。 高骈本人是唐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他曾多次参加平定边疆叛乱的行动,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因朝廷的猜忌而饱受排挤,这使得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蕃军的宴请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自己一生戎马、为国尽忠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