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君载见寄
不必相逢啸语春,本然心迹自相亲。
青山我已卧三载,白社君今与一人。
乱后事非京国旧,雨余秋共客愁新。
躬耕谷口云应满,何处堪寻郑子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必非得相聚在春天的田野里大声谈笑,我们原本就心意相通亲近如家人。我已经在青山之间度过了三个年头,而你在白云社团中也有了自己的知己。世事纷扰已经改变了京都的旧貌,秋雨过后的秋天增加了我们作为客居者的忧愁。亲自在谷口耕作的人应该会充满云彩,但是哪里才能找到像郑子真一样纯朴善良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相逢:相互见面;相会。
2. 本然:原有的样子;本来的面貌。
3. 青山:代指艾可翁所在的隐居地。
4. 白社:白社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南十五公里处的白鹿原上,是明朝末年文坛泰斗王徵的故居所在地。这里借指徐君载居住的地方。
5. 卧:指艾可翁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居住在青山中。
6. 乱后:指战乱之后。
7. 京国:京城,此处指艾可翁和徐君载原本居住的地方。
8. 雨余:雨后。
9. 躬耕:亲自耕种田地。
10. 谷口: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礼泉县东北的泾阳县境。
11. 郑子真:即郑朴,唐代著名隐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感情的诗作。在诗中,艾可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诗人以“不必相逢啸语春”开篇,强调了友谊的真挚,即使没有面对面的相聚,彼此的心灵也能相互亲近。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已隐居青山三载,而友人徐君载如今也独自在白社生活,表达了二人共同的归隐之志。
接着,诗人描述了战乱后的景象,京国的繁华已成往事,秋雨过后,秋天的景色和客人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更显新愁。这里,诗人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了世事的无常。最后,诗人以“躬耕谷口云应满,何处堪寻郑子真”收尾,表达了自己向往陶渊明那样的田园生活,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归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徐君载见寄》是南宋诗人艾可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面临着金国的压迫。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
艾可翁,名权,号可翁,世称艾宣义,浙江慈溪人。他生活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的诗词作品多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民间的苦难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艾可翁的诗歌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在《次韵徐君载见寄》中写道:“远山如黛静朝晖,断岸无棱夕涨微。谁道黄河不可渡,待人收拾马蹄归。”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