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
力战奚忧曳落河,可怜重阃亦投戈。
后来未可轻东晋,虽是清谈死节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艰难的战斗中勇敢无畏,落河之地展现出勇士的风采。战争中的妇女也不甘示弱,放下武器同仇敌忾。曾经被轻视的东晋时代,后世不可随意忽略;虽然当时的人们爱辩论,但在国家危难时却英勇不屈、坚守气节的人实在不少。
去完善
释义
1. 力战:尽力战斗。
2. 奚忧:不需要担忧。
3. 曳落河:指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叛军。
4. 可怜:令人怜惜。
5. 重阃:意指重要的军事要地。
6. 投戈:放下武器投降。
7. 东晋:指东晋王朝。
8. 清谈:空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传闻”,诗人以艾可翁的口吻描述了西晋与鲜卑族间的战争及历史事件。首句描述战争的激烈与悲壮,令人感叹;次句则惋惜疆土沦陷。然而诗人在此通过对比传达出更为深远的思考:尽管东晋看似军事实力不如西晋强大,但它却有更多忠诚守节、英勇抗敌之士,这是不能轻视的。
诗人透过历史的眼光,窥见东晋士人的气节和担当,使本诗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咏史抒怀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传闻》是清代诗人艾可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这是清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艾可翁在当时是一位颇具才情的文人,他一生追求功名,然而仕途多舛,屡次受挫。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首诗中,艾可翁通过对传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战争和动荡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乾隆时期,清朝政权稳固,但在边疆地区仍有战乱。艾可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渴望和平的心态。这首诗意境深沉,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艾可翁作为一名诗人的卓越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