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前泛舟西下
机舂坎坎水潺潺,曲折舟行乱石间。
无数水禽飞不起,杜鹃花满夕阳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机器在河边辛勤地舂米,水声潺潺流过乱石之间。无数的鸟儿在水中无法飞行,杜鹃花在夕阳下的山上盛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著名古刹,建于东晋时期,是禅宗四大丛林之一。
2. 机舂:用机器进行舂米,这里指水力舂米的水轮。
3. 坎坎:形容机器运作时发出的声响。
4. 水禽:生活在水边的鸟类,如鸭、鹅等。
5. 杜鹃花:又称映山红,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春季开花,花型多样,花色丰富。
6. 夕阳山: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的山头。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艾可翁的《金山寺前泛舟西下》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前的自然风光。首先,诗中的“机舂坎坎水潺潺”,形象地刻画了水流的声音和速度,展现了溪水冲击水轮的动态景象。接着,诗人又以“曲折舟行乱石间”描述了小船在岩石之间穿行的过程,体现了江水在峡谷间的蜿蜒曲折。这两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具有生机与力量的山水画。
接下来的“无数水禽飞不起”,通过描述水鸟无法起飞的情境,突出了水域的宽广和水流的湍急,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些生灵的关爱之情。最后一句“杜鹃花满夕阳山”则以静态的画面收尾,夕阳下的杜鹃花渲染出一片暖意融融的景象,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刚与柔之间达到了和谐的平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山寺前泛舟西下》是南宋诗人艾可翁所创作的七言绝句,诗曰:“潮声随橹响空江,半幅凉帆挂夕阳。尽说庐山真面目,不如山脚好汤。”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南宋末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艾可翁是南宋末期的文人,生逢乱世,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在那个时代,诗人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艾可翁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反映了他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南宋末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避世养生。艾可翁在诗中提到“尽说庐山真面目,不如山脚好汤”,表达了他的避世心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人以“金山寺前泛舟西下”为题,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己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