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阳城

标题包含
汉阳城
汉阳城上望,天色欲苍黄。 云去仍清野,人稀半战场。 江分青草断,山接白云长。 一掬中原泪,凄凉对夕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汉阳江城的高处遥望远方,天空的颜色似乎即将变得阴暗昏黄。 云朵飘散之后露出了空旷的原野,行人稀少仿佛身处半个战场。 江水将青草地隔断开来,远山与白云相连绵延不绝。 我用双手捧起泪水,满怀悲伤地面对渐渐落下的夕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汉阳城:指汉水之阳的古代城市,这里可能代指整个长江流域的古代城市。 2. 苍黄:即“苍莽”,形容天空灰暗,多风沙的天气。 3. 云去:形容云彩飘散,象征战争的暂时平息。 4. 清野:指战场上无人耕种的田地,表示战争的影响。 5. 人稀:形容因战乱而导致的人口减少。 6. 江分青草断:指长江两岸青草丛生,形成隔断。 7. 山接白云长:形容远处的山峰与天上的白云相接,显得悠远辽阔。 8. 一掬:一手捧起的量词,用来形容数量不多。 9. 中原泪:指因忧虑中原战事而流下的泪水。 10. 凄凉:形容心情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艾可翁在这首《汉阳城》中,通过对汉阳城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感慨。首先,“汉阳城上望,天色欲苍黄”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汉阳城的景象,同时传达出诗人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接着,“云去仍清野,人稀半战场”两句,通过描写战争后的景象,进一步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和人心的悲凉。诗人用“江分青草断,山接白云长”来形容汉阳城周边的风景,以此表现出河山壮丽的同时,也揭示了山河破碎的现状。最后,“一掬中原泪,凄凉对夕阳”两句,诗人以“中原泪”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并借夕阳的景象渲染了诗人的悲伤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充满了深沉的哀思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阳城》是宋代诗人艾可翁的一首描绘战争灾难的诗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建立南宋政权,北方广大地区被金国占领,双方在淮河、秦岭一带形成长期对峙;另一方面,南宋统治者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则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得百姓疾苦不断加深。 在这个特殊时期,艾可翁作为南宋的一位士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苦难。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亲身经历了民众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并将这种感受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在这首《汉阳城》中,他以汉阳城为例,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