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雨浥梨花粉泪香,一痕淡月照修廊。
春来只是寻常夜,惟有杜鹃添觉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沾湿梨花的花瓣像是流泪的香,一抹淡淡的月光照耀在长长的走廊上。春天的夜晚很平常,只有杜鹃鸟的叫声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释义
1. 浥:湿润。
2. 粉泪:眼泪。这里指梨花上沾满的雨滴像眼泪一样晶莹。
3. 一痕:形容月色朦胧,如同一条淡淡的痕迹。
4. 修廊:长长的走廊。
5. 觉长:感受到时光的漫长。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雨浥梨花粉泪香”起笔,描绘了春天的雨洗涤梨花,使之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情景。这种意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也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之情。接下来,“一痕淡月照修廊”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月光洒在长长的走廊上,使整首诗充满了宁静的氛围。
紧接着,诗人写到:“春来只是寻常夜,惟有杜鹃添觉长。”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春天与其他季节的夜晚,强调春天夜晚的独特魅力。而“惟有杜鹃添觉长”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春夜美景时,内心产生的一种深邃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是南宋诗人艾可翁的一首描绘春日夜晚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南宋的对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艾可翁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识,终有所成。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敢谏,被贬谪。晚年回到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诗为伴,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艾可翁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金兵南侵,百姓流离失所,家国之痛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普遍关注的话题。艾可翁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操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这首《春夜》中,艾可翁通过对春天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美好景色的眷恋,以及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