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屡庸军马后相过

标题包含
屡庸军马后相过
相疏怜各病,相见贺更生。 久乱诗书废,长贫门户清。 晨炊才脱粟,夜卧亦班荆。 祇有悲秋卷,多于未受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互疏远因为各自都有病痛;重新相聚于是互相祝贺重生。长久以来纷乱让诗书荒废了,长期的贫困使家门保持清白。早晨做饭只是普通的米饭,晚上睡觉也只是铺着草垫。只有这些悲伤的诗书,比没有受到战乱的人更多。
去完善
释义
《屡庸军马后相过》艾可翁 1. 相疏怜各病:"相疏"表示彼此之间关系疏远。"怜各病"是关心彼此的病痛。 2. 相见贺更生:"贺更生"指的是庆祝再生或重生。这句是说,见面时互相祝贺能够克服困难并再次振作起来。 3. 久乱诗书废:意思是长久以来的混乱使得读书写作的爱好荒废了。 4. 长贫门户清:"长贫"指长期贫困。"门户清"是说家中虽然贫穷但家风清白,家道不堕落。 5. 晨炊才脱粟:"晨炊"意为早晨做饭。"脱粟"指糙米,这里代指粗茶淡饭。这句话说早晨只能吃些简单的食物。 6. 夜卧亦班荆:"夜卧"指晚上睡觉的地方。"班荆"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意是分柴而坐,这里用来形容穷困的生活环境。 7. 祇有悲秋卷:"祇"通"只"。"悲秋卷"指的是写悲伤秋天内容的诗卷。 8. 多于未受兵:"未受兵"指没有遭受战乱。这句的意思是,遭遇战乱的人家的悲秋之卷更多。
去完善
赏析
《屡庸军马后相过》是南宋诗人艾可翁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艾可翁以诗的形式表达了战乱时期文人的遭遇和生活困境。通过对诗人自身命运的描绘,以及战乱的残酷现实,诗人展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首联“相疏怜各病,相见贺更生”,描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诗人与朋友们疏远了,各自都为病痛而担忧;而当他们在战乱之后重逢时,却互相祝贺对方顽强的生存意志。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乐观态度。 颔联“久乱诗书废,长贫门户清”,描绘了战乱对文人生活的影响。战争使文人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诗书因此荒废;长期的贫困并没有让诗人感到羞耻,反而保持清白的家风。这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颈联“晨炊才脱粟,夜卧亦班荆”,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在战乱中的艰苦生活。早上煮一锅稀饭果腹,晚上睡在简陋的地方。这里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诗人在战乱中所承受的磨难。 尾联“祇有悲秋卷,多于未受兵”,揭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文学的热爱。他忧国忧民,为战乱的灾难感到悲痛;同时,他又珍惜自己的文学才华,努力创作。这种情感,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屡庸军马后相过》是宋代诗人艾可翁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41年,正值南宋初期。艾可翁(约1096-1157),原名吕埙,字伯和,号艾轩,江西高安人,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宋朝理学奠基人”之一。 在艾可翁生活的时代,南宋初期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金兵南侵,中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艾可翁积极投入抗金斗争,提倡儒学复兴,弘扬民族精神。他主张文人学士应该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为国家治理献策献力。 在《屡庸军马后相过》这首词中,艾可翁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词中提到“军马后相过”,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场景。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儒家经典及文化的执着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贡献,使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