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阕 其二
合欢萱草两含芳,一见令人乐兴长。
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盛的合欢树和美丽的萱草各自散发出芬芳的香气,让人一见就心情愉快,兴致高昂。但是心中始终忧虑边疆和国家的问题,即使面对着这样的美景也难以忘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郡西斋:指位于郡城西边的书房或书斋。
2. 夜合:即合欢树,一种乔木,夏季开花,白天花朵张开,晚上闭合。这里用来比喻忧愁和欢乐的交替变化。
3.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又名“忘忧草”,古人常以萱草寄托思念之情。
4. 含芳:指花草的香气。
5. 乐兴长:指快乐的兴致长久不断。
6. 忧边与忧国:担忧边境和国家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阕 其二》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合萱草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先,诗人以“合欢萱草两含芳”开篇,描绘了夜合萱草的美丽景色。夜合萱草是一种具有美丽花朵的植物,其花朵在夜晚闭合,清晨绽放,因此被称为“夜合”。这里的“含芳”是指花朵的香气四溢,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诗人用“合欢”来形容这种植物,既突出了它的特性,又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接着,诗人用“一见令人乐兴长”表达了对夜合萱草的喜爱。诗人看到这种美丽的植物,心情变得愉快起来,甚至产生了长久的精神愉悦。这里诗人用“乐兴长”来形容自己见到夜合萱草后的愉悦心情,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赞美。
然而,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美景的欣赏上,他紧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唯是忧边与忧国,对花终日不能忘”。这里的“忧边”和“忧国”都是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虽然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时刻挂念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诗人通过对夜合萱草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使这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的来说,《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阕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夜合萱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郡西斋有夜合萱草对开因成二阕 其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0年前后,即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韩琦已是花甲之年,他曾任宰相,为国家的治理立下赫赫战功,后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而辞官退居洛阳,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韩琦关注民生,心系国家,但也寄情山水,享受着田园生活。他在自己的府邸种植了夜合萱草等花卉,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并由此生发出了创作的灵感。
这个时代,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这个时期的统治者重视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在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这就导致了一些政治观点的分歧。韩琦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