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亭
江水悠悠淮水流,台城寂寂石城留。
凄凉白鹭洲头月,曾照前朝玉树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和淮水静静流淌,台城和石城寂静依旧。
白鹭洲头的月亮充满悲伤,她曾照耀过前朝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水悠悠淮水流:淮水,即淮河,位于中国东部地区,连接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源远流长。
2. 台城寂寂石城留:台城,指六朝时的建康(今南京)的台省所在地;石城,南京别名。这句话是说台城已经衰败,但石城仍然存在。
3. 凄凉白鹭洲头月:白鹭洲,长江中的一座小岛,位于南京市内。这句话描绘了月色下的白鹭洲景象。
4. 曾照前朝玉树秋:玉树,这里指才子佳人。这句话意味着月亮曾经照耀过前朝那些才华横溢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水、台城和石城的景象,以江水、台城和石城的寂静,衬托出白鹭洲头的月亮的凄凉。而前朝玉树的秋天,则是通过月亮反射到白鹭洲头,形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和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鹭亭》是南宋诗人任希夷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年-1189年),这一时期正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阶段。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前后,任希夷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朝官,但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过上了半隐半仕的生活。他在老家绍兴(今浙江绍兴)修建了一座亭子,名为“白鹭亭”,这座亭子也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之地。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任希夷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当时,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紧张,两国之间的战争使得民生疾苦。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许多正直的官员受到了排挤和打压。在这种背景下,任希夷选择了辞官回乡,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综上所述,《白鹭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任希夷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社会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