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僊裔来何许,罗浮小洞天。
老僧忘百念,相对相翛然。
水洁情惟洁,石坚心更坚。
愿持青苦节,庶定永君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人的后代来自何方?来自罗浮山的小洞天。
老僧人忘却了所有的杂念,与仙人相对显得超脱自然。
溪水纯洁反映出情感的纯洁,山石坚硬凸显出心灵的坚定。
希望坚守青苦(修真)的节操,以期望长久的安定和寿年。
去完善
释义
1. 石菖蒲:中草药名,具有理气止痛、化痰开窍的功效。此处为标题。
2. 释慧空:作者姓名,其职业是僧人。
3. 僊裔:仙人或神仙的后代。这里指的是石菖蒲的仙源背景。
4. 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西北部,是中国十大著名道教圣地之一,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此处借指石菖蒲的来历。
5. 小洞天:道教用语,意指人间仙境,世外桃园。这里描述了石菖蒲的生长环境。
6. 老僧:年龄较大的僧人。这里是指作者自己。
7. 忘百念:佛教用语,意指摒除杂念,达到心如止水的境地。这里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8. 翛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里描绘了作者和石菖蒲相处的场景。
9. 水洁情惟洁:此句表达了石菖蒲洁净的品质与纯洁的情感相互辉映的特点。
10. 青苦节:青翠的、坚韧的品性。这里赞颂了石菖蒲坚定不屈的精神风貌。
11. 庶定永君年:希望凭借石菖蒲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品质,使人们心情安定,延年益寿。
去完善
赏析
《石菖蒲》是南宋释慧空的一首咏物诗,以石菖蒲为对象,表现出了他高洁的品行和坚定的决心。诗人借石菖蒲的形象,比喻自己清心寡欲、坚守道心的精神品质。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感受其深远的意境: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石菖蒲的神奇来源。“僊裔来何许,罗浮小洞天。”仙人的后裔来自何处?罗浮山的小洞天。这暗示了石菖蒲的神异来历,并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对石菖蒲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老僧忘百念,相对相翛然。”“水洁情惟洁,石坚心更坚。”老僧忘却了无数的杂念,与石菖蒲相对而坐,心境平和自然。石菖蒲的品质清洁纯粹,犹如诗人自己的情操;石菖蒲的根茎坚定刚强,象征诗人坚定的信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石菖蒲的特点相融合,展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
最后,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心愿。“愿持青苦节,庶定永君年。”希望自己能像石菖蒲一样,保持青翠苍郁的风骨,度过漫长的岁月。这里的“青苦节”即指石菖蒲的青翠与坚贞,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永恒生活的向往。
总之,《石菖蒲》这首咏物诗,巧妙地将石菖蒲的特性与诗人的心灵境界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不禁感叹诗人超凡脱俗的才情和高度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菖蒲》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石菖蒲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下面是我为您创作的该古诗的创作背景:
在公元11世纪的宋朝,当时的文人墨客崇尚自然,以诗画寄情山水之间。释慧空作为一名高僧,他既有出世的超脱,又有入世的关怀。他的这首《石菖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那个时期,释慧空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寺院修行多年,经历了很多磨砺和考验,逐渐成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高僧。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对石菖蒲的观察和感悟,写出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篇。
此外,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北宋中期,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慧空通过对石菖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