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青城山
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
观宿有诗招主簿,庐空无分遇先生。
墙留古画仙姿活,石载奇文俗眼惊。
却念吾乡山亦好,二年孤负烂柯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背着古琴肩上携酒攀登青城山,云朵为开闭而明月照亮路途。
山中观看住宿有诗句召唤主簿,草庐空空却无缘遇到隐士高人。
墙壁留有古人画的仙子神态生动,石头承载奇特文字让世俗眼睛惊讶。
回想我的家乡山川也不错,已有两年辜负了游玩探访的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背琴:背着琴,喻指游访。
2. 肩酒:肩上扛着酒,形容一路游玩的愉快心情。
3.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4. 云为开收:形容山中云雾散开,月亮皎洁明亮。
5. 观宿:住宿的地方。
6. 主簿:古代主管文书的官员。
7. 庐空:庐舍无人,指没有遇到高人。
8. 先生:这里指隐居高人。
9. 墙留古画仙姿活:形容古画中仙人姿态栩栩如生。
10. 石载奇文俗眼惊:石碑上记载着奇特的故事,使世俗之人惊叹不已。
11. 却念吾乡山亦好:想起故乡的山景也同样美丽。
12. 二年孤负烂柯行:指离乡在外两年,错过了欣赏家乡美景的机会。烂柯行,借用“烂柯”的典故,喻指离家多年。
去完善
赏析
赵抃的这首《谒青城山》表达了他游览青城山的所见所感。首联“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描绘了诗人背着古琴、肩膀上扛着酒,迎着月色攀登青城山的情景。云雾在月光下时隐时现,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诗人以酒助兴,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观宿有诗招主簿,庐空无分遇先生”暗示了青城山上曾经有诗人以诗歌召唤朋友相聚,而如今只能看到空空如也的茅屋,无法遇到那位诗人。这里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墙留古画仙姿活,石载奇文俗眼惊”描述了墙壁上的古老壁画栩栩如生,石头上的奇异文字让世俗之人惊叹不已。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青城山的历史底蕴和神秘色彩,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艺术的赞美和对于知识的渴望。
尾联“却念吾乡山亦好,二年孤负烂柯行”则是诗人反思自己的游历经历,感慨自己忽视了家乡的美景,连续两年都在外游历,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追悔之情。
总的来说,赵抃的这首《谒青城山》通过描绘青城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谒青城山》是宋代诗人赵抃在公元965年左右创作的。
此时正值宋朝初期,国家刚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社会局势相对稳定,经济逐步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赵抃(965-1034年),字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他是北宋的名臣、政治家,以清廉奉公著称,因谥号“清献”,后世常称其为“赵清献”。他历任县令、转运使、翰林学士等职,最后在颍州去世,享年69岁。
作为一位忠君爱国的政治家,赵抃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在实践中贯彻这种精神。他在青城县任官期间,因公务前往四川,途经青城山,写下了这首抒发人生哲理的诗歌。通过描述青城山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道教文化的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