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江湖伟观
东南王气萃钱塘,襟帯江湖国势强。
万顷烟波流德泽,四时弦管乐丰穰。
帆归别浦鱼盐聚,雨过平堤草木香。
欲赋上林才不逮,举头三祝寿无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南地区的繁荣昌盛凝聚在美丽的杭州,江山入怀,国家实力强大。万千湖泊水波浩渺,犹如美德的润泽;四季更替,音乐演奏着丰收的喜悦。渔船回归码头,聚集了丰富的渔盐和资源;雨后过湖,草木更加清香。想要用诗歌赞美这里的美景,却发现自己才华不足;只能抬头祝愿这片土地万寿无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王志道: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
2. 东南王气:这里指江南地区繁荣昌盛的景象。
3.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是南宋时期的首都。
4. 襟帯:原意是指衣襟和腰带,这里比喻江、河像衣襟、腰带一样环绕着钱塘。
5. 江湖:这里指的是长江与钱塘江的汇合处。
6. 万顷烟波:形容水域辽阔。
7. 德泽:恩泽、恩惠。
8. 四时弦管:一年四季都有音乐演奏。
9. 丰穰:丰收的景象。
10. 帆归别浦:船只回归停泊的地方。
11. 鱼盐聚:渔民聚集售卖鱼和盐的场景。
12. 平堤:平整的大堤。
13. 上林: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
14. 三祝:祝愿皇帝、皇后、皇太后长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和富饶物产。首句“东南王气萃钱塘”点明了地理位置,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江地域的热爱和敬仰。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江面的广阔、四季的繁荣以及渔业和盐业的聚集,展现了钱塘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经济底蕴。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愿望以及对国家繁荣的祝愿。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优美,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江湖伟观》是南宋诗人王志道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王志道作为一名文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在创作《赋江湖伟观》时,王志道正处在一个人生低谷期。他原本是一名士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恶劣,他屡试不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在这种背景下,他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通过对江海的壮丽景观的描绘,抒发自己胸怀壮志而不得施展的郁闷心情。
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然而,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依然美丽如画。王志道在《赋江湖伟观》中通过对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