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颜鲁公画像
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
捐躯范阳兵,竟死蔡州叛。
其贤似魏徴,天下非贞观。
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
少时读书史,此事心已断。
老来鬓髪衰,慨叹功名晚。
嗟哉忠义徒,捷去不可缓。
初无当年悲,只令后世叹。
一朝绝霖雨,南亩常亢旱。
小人计虽得,斯民盖涂炭。
长歌永君节,千载勇夫愞。
敬书子张绅,庶几古人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公生于唐朝时期,正当盛年却遭遇安史之乱。
他英勇战死于范阳战场,为了平定蔡州叛乱。
他的品德堪比魏徴,可惜天下非贞观盛世。
在四代皇帝统治下,一身经历百种磨难。
年少读诗书历史,心志坚韧,能坚守信念。
年老时头发花白,感慨建功立业太晚。
无奈忠义的臣子们,功成身退不能拖延。
当初未能实现抱负,留给后世之人感叹。
一旦有灭顶之灾,农田干旱成灾。
小人的计谋虽然得逞,民众却陷入困境。
吟唱这首歌曲以怀念英雄的气节,千古传颂勇者的风采。
恭敬地书写在子张绅上,希望继承古人的风范。
去完善
释义
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天宝是他的另一个年号。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捐躯范阳兵,竟死蔡州叛:范阳在今北京一带,安禄山在这里发动叛乱;蔡州在河南南部,颜真卿在此战败被杀。
其贤似魏徴,天下非贞观:魏徴是唐朝太宗时期的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在位期间国泰民安。这里说颜鲁公就像魏徴一样贤能,但所处的时代不是贞观盛世。
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颜鲁公经历了四个皇帝统治时期,一生历经无数苦难。
少时读书史,此事心已断:年轻时读了很多历史和书籍,对世事已经很了解。
老来鬓髪衰,慨叹功名晚:年老时头发都白了,却还感叹自己功业未成。
嗟哉忠义徒,捷去不可缓:可惜这些忠诚正直的人,他们的英勇行为不能慢下来。
初无当年悲,只令后世叹:当时的人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悲壮行为,只有后世的人会为之感慨不已。
一朝绝霖雨,南亩常亢旱:这句是说一旦没有了他们的努力,百姓们就会受到极大的痛苦。
小人计虽得,斯民盖涂炭:小人的计谋虽然暂时得到了利益,但是百姓们却要受到无尽的灾难。
长歌永君节,千载勇夫愞:用长歌来歌颂颜鲁公的高尚情操,激励千年后的勇士们。
敬书子张绅,庶几古人半:虔诚地将这首诗写在衣服的下摆上,希望能继承古人的风采。
去完善
赏析
《题颜鲁公画像》徐俯
本诗通过描绘颜真卿一生英勇抗击叛军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忠臣义士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人以历史视角回顾颜真卿的一生,无论是年少时的奋发苦读,还是老年时的感慨功名,都在诗人的描绘中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颜真卿的赞美,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正义的呼唤。最后,诗人以高歌的姿态表达了对颜真卿精神的颂扬,并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永远激励后人,使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勇敢向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颜鲁公画像》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俯在观赏颜真卿的画像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7年前后,正值北宋末年战乱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外患严重,民众疾苦,文人墨客多忧国忧民,渴望国家太平。
徐俯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太学正,后辞官归隐。在观看颜真卿的画像时,他被颜真卿的忠诚、正直所感动,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颜真卿身为唐朝名臣,忠心耿耿,不畏强权,被后人尊为“楷圣”。他的人格魅力和书画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首诗中,徐俯通过对颜真卿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颜真卿人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忠诚正直之士的尊重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