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德送松江蟹
江空蟹急窘于搜,满腹清凉做尽秋。
茶灶笔床新意思,寝香卫戟战风流。
生拚不入吴王鲙,死亦相寻越女舟。
得一好诗无可憾,无诗也不作骚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空空,螃蟹急忙躲藏,寻找藏身之地,心中充满宁静和凉爽来度过秋天。
茶叶炉火和新奇的笔架让新的诗意涌上心头,夜晚的香气和卫士的兵器一起战斗,表现风度。
活着不愿意成为吴王的佳肴,死去也希望能在越女的船上陪伴。
如果能够写出一首好的诗,那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如果没有诗也不会产生郁闷的情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广德:人名,疑为松江一带的渔民或商人。
2. 松江蟹:松江地区的特产螃蟹。
3. 高似孙:南宋文人,曾任徽州通判,有《剡录》等著作。
4. 江空蟹急:形容螃蟹因捕捞而稀少。
5. 搜:搜寻,寻找。
6. 满腹清凉:指蟹肉鲜美爽口。
7. 做尽秋:蟹是秋天的时令食物,“做尽秋”表示充分利用了秋季。
8. 茶灶笔床:烹茶和写字的工具,这里表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9. 寝香卫戟:寝香指香炉中的香气,卫戟指兵器架上的武器,这里用香味和武器比喻文人的雅俗兼具。
10. 战风流:形容诗人在风流中展现才华。
11. 生拚不入吴王鲙:意为螃蟹宁愿不成为吴王的美肴。
12. 死亦相寻越女舟:意为自己死后也能陪伴越女共渡江河。
13. 无诗也不作骚愁:表示没有诗歌就不会有忧愁的情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赵广德送松江蟹”,描绘了松江蟹的美味与独特之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螃蟹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活泼。诗歌首联写螃蟹在江中寻找食物,展现出秋天的凉意;颔联则通过茶灶、笔床等物象,表达出诗人对蟹肉的喜爱和珍视;颈联则通过吴王鲙和越女舟的典故,进一步强调螃蟹的品质;尾联则以得诗而无憾作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次品尝螃蟹的美妙体验的满足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广德送松江蟹》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赵广德作为当时的官员,可能因为政见不合或其他原因被贬谪至松江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高似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高似孙在当时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人,他曾在临安(今杭州)担任郡掾,后因受到权臣韩侂胄的排挤,被贬为温州平阳县丞。虽然他们在官场上都遭遇了挫折,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忠诚。
在送别的那个秋天,赵广德从松江带来了肥美的螃蟹,以表达对高似孙的深厚情谊。面对这一份心意,高似孙写下了这首《赵广德送松江蟹》,以表达他对赵广德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