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送松江蟹
人间宁有几松江,蟹到强时橙也黄。
非是龟蒙无此隽,自从茂世孰为忙。
乾坤大半渔为宅,雪月从头笔做床。
不读晋书谁了此,晋书曾读也苍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世间难寻几处宁静如松江之地,螃蟹肥美之时橙子也已金黄。并非是龟蒙没有这般美景,而是因为人们忙于世事无暇欣赏。天地间大部分地方都被渔民作为住宅,在雪月和明月下拿起笔来做诗。若不了解《晋书》,谁能明了这其中的深意?即使读过《晋书》,也只能感叹它的浩渺与无边。
去完善
释义
1. 同父:指高似孙之父。
2. 松江:水名,位于今上海市境内,是上海的母亲河。
3. 强时:这里是丰收的季节,江南一带在秋天时橘子和橙子都丰收了,橙黄是指橙色、黄色。
4. 龟蒙:即陆龟蒙,唐朝诗人。这里用来赞美松江蟹的美味。
5. 茂世:即陆希声,唐朝诗人。这里以他的名字代指大闸蟹。
6. “乾坤大半渔为宅”中的“乾坤”是对天地、世界的统称。这句诗句表示渔民占据了大半个世界,反映出渔民的重要地位。
7. “雪月从头笔做床”表示渔民在海边生活,以捕鱼为生,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诗歌的情境。
8. 晋书:一部记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籍,作者是陈寿。在这里,诗人用“不读晋书谁了此”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
9. “晋书曾读也苍茫”表示虽然读过了晋书,仍然对人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同父送松江蟹》中,高似孙描绘了松江蟹的美味和地理环境的独特性。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人间宁有几松江,蟹到强时橙也黄”,诗人将松江比作人间的瑰宝,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松江河畔,橙黄蟹肥的季节,人们品尝着美食,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颔联“非是龟蒙无此隽,自从茂世孰为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豪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龟蒙”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而“茂世”则指东汉著名文人王粲,他以才学著称,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里,诗人借这两位文豪之口,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颈联“乾坤大半渔为宅,雪月从头笔做床”,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画卷:在浩渺的天地间,渔民们安居乐业,他们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用笔墨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里,诗人以诗为枕,表达了对自己创作的珍视和执着。
尾联“不读晋书谁了此,晋书曾读也苍茫”,诗人借用《晋书》的典故,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在这里,诗人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而不要过分沉迷于历史的沧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父送松江蟹》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高似孙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前后,这是南宋中期的一段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高似孙生活于繁华的临安(今杭州),但当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严重。虽然生活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中,高似孙依然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十分关注民间生活,常与友人一同品茶赏菊,探讨文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高似孙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文苑英华》。这是一部收录了唐宋两朝诗人名篇的诗集,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外,他还著有《剡录》等书籍,成为了宋代杰出的文人学者。
在诗中,高似孙以松江蟹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风情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美食和美好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境,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