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琼台
翠岳竦神秀,玉衡直三台。
上有长生君,含光赤城台。
阳崖烨金芝,阴壑生碧苔。
独立云在下,一啸仙俱来。
丹郎醉不醒,玉女声如孩。
帝乡风自寒,洞口花长开。
所嗟尘埃中,那有神仙才。
秦皇漫东海,汉武空蓬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山岳挺拔出一股神奇的美景,而天枢之星与三台星相互直照。
其上住着长寿的仙人,他们隐藏在光焰的赤城台之中。
阳光照耀在崖壁上,金色的灵芝闪闪发光;而在幽深的山谷里,碧绿的青苔郁郁葱葱。
凌驾于云雾之上,一声长啸之下,所有的神仙皆会到来。
那些喝醉了的红颜郎们还在晕头转向,而那些如玉的女声犹如稚子般可爱。
山野的风已习以常寒,洞口的花儿却还长年开放。
我所哀叹的是在这尘土飞扬的世界中,哪里还有神仙们的存在。
秦始皇恣意填海,汉武帝妄想找到蓬菜,然而到头来一切都是虚空啊。
去完善
释义
翠岳:青翠的山峦,这里指的是桐柏山。
琼台:琼华台,相传是西王母的居处,这里指代桐柏山的高处。
玉衡:中国古代星名,属于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这里是用来形容桐柏山的高峰。
三台: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指天上三台星,寓意朝廷。
长生君:道教信仰中的神仙人物,这里代指西王母。
含光:光彩内含,这里用来形容西王母的仙姿。
赤城台:相传为赤城山的最高峰,这里用来比喻桐柏山的高峻。
阳崖:向阳的山坡。
烨:光辉照耀。
金芝:神话中的仙草,这里用来形容向阳山坡上盛开的花朵。
阴壑:背阳的山谷。
碧苔:绿苔,这里用来形容背阳山谷的清幽景象。
云在下:云雾在山下飘荡。
一啸:一声长啸。
仙俱来:众仙一起降临。
丹郎:炼丹的道士。
玉女:仙女,这里指丹郎身边的侍女。
风自寒:秋风带来的寒气。
洞口:山洞入口。
花长开:花朵常年盛开。
所嗟:可惜。
尘埃中:尘世之中。
神仙才:成仙的才能。
秦皇:秦始皇,这里用来形容求仙问道的行为。
漫:填满,充满。
汉武:汉武帝刘彻,这里用来形容求仙问道的行为。
空:白白地,徒劳无功地。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桐柏山琼台的壮丽景色和仙气弥漫的氛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前四句描述了琼台的险峻秀美,五至八句具体描绘了琼台的阳崖和阴壑,九至十句表达了诗人在琼台的独立与啸仙,接下来的四句则刻画了琼台周围的仙人景象。诗人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讽刺,表达了对于现实中没有神仙存在、求仙失败的遗憾和忧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桐柏山琼台》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高似孙作为一个文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南宋,他的生活境遇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被贬谪。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对于自然风景有着更深的眷恋和感慨。
在诗中,高似孙通过对桐柏山琼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在诗中将琼台比喻为仙境,表达了对宁静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战乱和不幸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桐柏山琼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的动荡时代,高似孙因为人生际遇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中,表达了人们在苦难时代的期许与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