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山
依松屈曲疑无路,十里廿里香深沍。
殿台平入蓬莱图,人烟尽属天台赋。
山奔万马逼人立,泉吼晴雷半天注。
乱峰发地翠参错,沓嶂参差龙屈怒。
阴磴仍遗前腊雪,阳崖竞拔千年树。
亦容羽客卖丹来,更有神僧飞锡渡。
佛界焚香玉女跪,海舟献宝胡儿踞。
未午催敲集梵钟,随云共展升堂具。
冥搜穷日不知极,妙尽所历何容遽。
平生略持山水眼,是处且了林泉素。
挥支公钱极易事,分庞翁榻良难遇。
青山不是世闲无,山若识人人也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弯曲的山路似乎无法前行,但十里二十里的香气却愈发深沉。
宫殿和平台仿佛从蓬莱仙境中走出来,炊烟和人群如同在 天台 诗赋中所描述的那样。
群山峻岭仿佛千军万马迎面袭来,瀑布如晴天霹雳从天而降。
山间绿意盎然的峰峦参差交错,险峻的山脉犹如巨龙翻腾。
阴森的台阶还留有上月的积雪,阳光下的悬崖则竞相生长着千年的古树。
山中还可以看到炼丹的道士和传法的僧人。
佛门之地有玉女跪拜祈祷,海上的船只载着异族的孩子。
未到中午就响起了集合的钟声,云雾中僧人们开始准备朝见佛祖的仪式。
深入探索一整天也无法穷尽此地的神奇之处,感叹自己之前的见识是何等的肤浅。
作为一生的山水爱好者,我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美。
像是魏晋时期的隐士们游历山水那样,欣赏自然美景是件极为容易的事;而能像庞德公那样遇到知己良友,则是十分难得的幸运。
世间并不缺少绿水青山,只是我们能否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它们。
去完善
释义
1. "依松屈曲疑无路": 依, 依靠;松, 松树;屈曲, 曲折蜿蜒;疑, 怀疑;无路, 没有路。这句诗描绘了沿着弯曲的山路前行,仿佛陷入了绝境。
2. "十里廿里香深沍": 十里, 指距离约十里的地方;廿里, 指距离约二十里的地方;香, 香味;深, 浓厚;沍, 寒冷、阻塞。这句诗描述了在深山幽谷中,香气浓郁,给人以宁静之感。
3. "殿台平入蓬莱图": 殿台, 宫殿前的台阶;平入, 平缓地进入;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想象中的仙境之美。
4. "人烟尽属天台赋": 人烟, 人群居住的地方;天台, 天台山,位于浙江东部,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赋, 诗歌的一种形式。这句诗表达了天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繁华景象。
5. "山奔万马逼人立": 山奔, 形容山峰陡峭;万马, 形容众多高山;逼, 逼近;人立, 站立。这句诗描绘了险峻的山势给人带来的压迫感。
6. "泉吼晴雷半天注": 泉吼, 泉水流动的声音;晴雷, 晴天时的雷声;半天, 高空中;注, 注入。这句诗描写了山泉奔流和晴天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动人心魄的景象。
7. "乱峰发地翠参错": 乱峰, 杂乱的山峰;发地, 从地面升起;翠, 翠绿的颜色;参错, 交错、杂错。这句诗表现了山中峰峦叠嶂、翠色参差的景色。
8. "沓嶂参差龙屈怒": 沓嶂, 重叠的山峰;参差, 不齐、错落有致;龙屈怒, 比喻山脉的盘绕起伏。这句诗描绘了山中层层叠叠的山峰如巨龙般蜿蜒。
9. "阴磴仍遗前腊雪": 阴磴, 阴暗的山径;仍遗, 仍然残留;前腊雪, 前一年冬天的积雪。这句诗表现了山中阴暗的山径上仍然留有前一年的积雪。
10. "阳崖竞拔千年树": 阳崖, 阳光照射的山坡;竞拔, 竞相生长;千年树, 古树。这句诗描述了阳光下的山坡上,古树争相生长的景象。
11. "亦容羽客卖丹来": 亦容, 也允许;羽客, 道士;卖丹, 炼丹出售。这句诗表示山中也有道士在此炼丹出售。
12. "更有神僧飞锡渡": 神僧, 神妙的僧人;飞锡渡, 源自佛教故事,描述高僧飞锡杖渡过河流,寓意高僧的神奇能力。这句诗表现了山中还有高僧修炼。
13. "佛界焚香玉女跪": 佛界, 佛教世界;焚香, 焚烧香料;玉女, 仙女。这句诗描绘了在佛教世界里,仙女们虔诚地向佛祈祷的场景。
14. "海舟献宝胡儿踞": 海舟, 海上的船只;献宝, 献上宝物;胡儿, 胡人,这里指外国人。这句诗表现了外国商人乘船来到中国,献上珍宝的画面。
15. "未午催敲集梵钟": 未午, 未时,即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催敲, 催促敲响;集梵钟, 集结僧众的钟声。这句诗意味着在午后时分,寺庙里开始敲响集结僧众的钟声。
16. "随云共展升堂具": 随云, 随着云朵;共展, 共同展示;升堂具, 升堂必备的物品。这句诗表示随着云朵的飘荡,僧人们纷纷准备好升堂所需的物品。
17. "冥搜穷日不知极": 冥搜, 在冥思苦想中搜索;穷日, 整天;不知极, 不知道尽头。这句诗表现诗人在这美好的景致中整日探索,乐而忘归。
18. "妙尽所历何容遽": 妙尽, 完全领略美妙之处;所历, 亲身经历;何容遽, 怎么能匆忙离开。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已经完全领略了山中美景,不愿轻易离去。
19. "平生略持山水眼": 平生, 一生;略持, 略有掌握;山水眼, 对山水景致的鉴赏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致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20. "是处且了林泉素": 是处, 这里;且了, 暂且完成;林泉素, 林泉间的朴素生活。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决定暂时留在山中,享受林泉间的朴素生活。
21. "挥支公钱极易事": 挥, 挥霍;支公钱, 指支出日常生活的费用;极易事, 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费用的支出非常轻松。
22. "分庞翁榻良难遇": 分, 分享;庞翁, 庞蕴,唐代一位隐士;榻, 床铺;良难遇, 非常难以遇到。这句诗意味着像庞蕴那样过着恬静生活的隐士是非常难以遇到的。
23. "青山不是世闲无": 青山, 绿色的山丘;不是世闲无, 并不是说世间不存在。这句诗表明诗人认为绿色的青山并不是世间没有的东西。
24. "山若识人人也住": 山若识人, 如果山能认识人的话;人也住, 人也能住在山中。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山能认识人,那么人也可以住在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
去完善
赏析
《万年山》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山景画卷。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山中松、泉、峰、雪、阳崖等景致的特点。诗中巧妙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元素,使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诗人还通过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感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万年山》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政权的历史阶段,北宋灭亡后,南宋成为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非常繁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南宋时期的诗人在继承唐代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南宋诗歌风格。
诗人高似孙(约1159-1231年),字续古,号疏寮,祖籍浙江温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这首诗《万年山》中,高似孙通过对万年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