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沈台州游桐柏山

标题包含
次韵沈台州游桐柏山
中天积翠玉台遥,昆阆吹风下赤霄。 鹤护青松生老珀,龙归丹井应寒潮。 三台自逐玑衡转,玉帝常同海岳朝。 休道人间仙骨少,功成也会作松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似孙(1089年-1157年),字敏仲,号疏寮,浙江会稽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生于北宋末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陆游、杨万里等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蓝天映衬下,青山翠玉如台,距离遥远;昆仑阆风之地,山风吹拂过红色云气。白鹤守护的青松间有古老松树生长,神龙游弋在丹井之中,与寒潮相呼应。天上的三台星随天体转动,玉皇大帝也时常出现在海天交接之处。莫要说人间的仙骨难得,只要成功修炼也能成为松乔那样的仙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天:天空中央。这里指桐柏山在视野中的位置。 2. 积翠:形容草木繁茂,呈现一片翠绿色。 3. 玉台:形容美丽的平台或建筑物。这里指桐柏山的山顶。 4. 昆阆:昆仑山和阆风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5. 赤霄:红色云霄,喻指高空。 6. 鹤护青松:描绘松树旁白鹤飞舞守护的景象。 7. 生老珀:指松脂逐渐形成琥珀的过程。 8. 龙归丹井:比喻龙回到有丹药的井中。 9. 三台:古天文术语,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三座星区。 10. 玑衡:中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仪器。 11. 玉帝:即玉皇大帝,道教信仰中地位最高的神祇。 12. 海岳:大海和高山,比喻地势高低起伏。 13. 休道:不要说,表示禁止对方说某件事。 14. 仙骨:具有仙人特点的气质或体质。 15. 松乔:传说中两位长寿的仙人,这里指修炼成仙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沈台州游桐柏山》描绘了桐柏山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诗人以“中天积翠”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山脉的雄伟壮观。接着,通过“吹凤”“赤霄”等词汇,巧妙地传达了神仙世界的神秘感。紧接着,诗人进一步描写了山中奇特的景象,如“鹤护青松”、“龙归丹井”等,营造了一种神秘的仙境氛围。诗中还提及了“三台”、“玉帝”等道教术语,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主题。最后,诗人以“松乔”的典故收尾,表达了对修炼成仙的美好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只要努力修行,人们也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沈台州游桐柏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大约在公元12世纪后半叶。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然而,与此同时,科技、文化等方面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高似孙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沈台州的崇敬之情,因为沈台州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品格和才华深深地影响了高似孙。 在创作这首诗时,高似孙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他原本是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由于当时政治腐败,科举考试中存在着严重的徇私舞弊现象,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无法脱颖而出。这使得高似孙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以诗文抒发内心的情感,以此来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