嶀台神弦曲 其二
水清清兮石凿凿,浪攻崖兮风洗壑。
天飞凉兮众木作,元气涌兮鱼龙恶。
若有人兮老丛崿,跨黄罴兮度蘅幄。
夕鸿溟兮晓名岳,怀霖雨兮时电雹。
灵来娭兮瑟兰勺,水光开兮烟罢漠。
律予辞兮征眇邈,林划啸兮灵欤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清澈可见底,岩石峻峭矗立;海浪冲击着悬崖,风吹过山谷。天气渐凉,树木都换上了新装;大地元气涌动,犹如龙鱼在水中畅游。有一位长者隐居在丛林深处,骑上黄熊穿越了草丛和树丛。傍晚时分鸿雁飞翔于天空,清晨则登上了名山之巅。怀揣润泽大地的雨水,有时候还会下起闪电和冰雹。圣灵降临于此,拨动琴弦,如同瑟兰之勺。波光粼粼,烟雾消散,在这美景中,律动的节奏伴随着诗歌的韵味飘渺悠长。树林中传来了呼啸声,那是在寻找快乐的灵魂之音。
去完善
释义
1. "水清清兮石凿凿":水清,指流水清澈;石凿凿,形容山石峻峭。
2. "浪攻崖兮风洗壑":浪攻,波浪冲击;风洗,风吹过带走沙石;壑,山谷。
3. "天飞凉兮众木作":天飞凉,形容天气凉爽;众木作,众多树木一起生长。
4. "元气涌兮鱼龙恶":元气,自然的生命力;涌,涌现;鱼龙恶,指鱼类和水生动物活跃。
5. "若有人兮老丛崿":若有人,似乎有人;老丛崿,年纪大的隐士。
6. "跨黄罴兮度蘅幄":跨黄罴,骑上黄色的熊;度蘅幄,穿越布满蘅草的帐幕。
7. "夕鸿溟兮晓名岳":夕鸿溟,傍晚时的鸿鹄飞行;晓名岳,拂晓时分名山的美景。
8. "怀霖雨兮时电雹":怀霖雨,期待甘霖滋润大地;时电雹,时不时出现闪电和冰雹。
9. "灵来娭兮瑟兰勺":灵来娭,神仙降临游乐;瑟兰勺,用瑟伴奏的舞蹈。
10. "水光开兮烟罢漠":水光开,水面波光粼粼;烟罢漠,烟雾散去,一片寂静的景象。
11. "律予辞兮征眇邈":律予辞,按照韵律撰写歌词;征眇邈,寻找渺茫的美好景象。
12. "林划啸兮灵欤乐":林划啸,树林间风声呼啸;灵欤乐,似乎有神仙在欢愉。
去完善
赏析
《嶀台神弦曲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的诗篇。诗人高似孙以水、石、浪、风等自然元素开篇,塑造了一幅澄澈静谧的画面。接着,他以凉气、元气、鱼龙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在诗中,若有人兮的老者形象引人入胜,其形象跨越时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诗人通过黄昏的鸿雁和拂晓的名岳寄托了期盼甘霖和预知风雨的愿望,以此升华诗歌的主题。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远,既展示了诗人观察入微的慧眼,也表现了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嶀台神弦曲 其二》是南宋文学家、学者高似孙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时期(公元1225-1264年),此时正值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创作这首词时,高似孙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曾担任多地的知州,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随着政局的变动,他逐渐失宠,被贬谪至越州等地。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世的沧桑,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来源。
在南宋理宗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北方的金国逐渐衰落,而蒙古帝国则在迅速崛起。这种时代背景使得南宋人民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高似孙通过《嶀台神弦曲 其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不满。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山光水色中的欢歌笑语,以及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展现了南宋末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