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辛幼安
青天不惜日,壮士偏知秋。
自古有奇画,如今空白头。
彼时当再来,吾老不可留。
天推璧月上,星入银河流。
躔度若此急,人生与之浮。
终夜自起舞,无人共登楼。
典谟有陈言,河洛非故州。
黄鹤呼不来,谁能理残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天从不吝啬阳光,英勇之人独步秋天。
自古以来就有神奇画卷,如今却只留下满头白发。
那时应再来相会,可惜我已年老无法等待。
天空推送明月升起,星星汇入银河。
星辰运行如此迅速,人生也随之沉浮。
整夜独自起舞,没有同伴共赴高楼。
典籍中有陈旧的言语,河洛已不再是旧时的州郡。
黄鹤呼唤不能来临,谁能收拾这残留的陈迹?
去完善
释义
1. "青天":指湛蓝的天空。
2. "壮士":英勇有力的人。
3. "白头":白发的老人。
4. "璧月":明亮的月亮。
5. "银河":天空中的星河。
6. "躔度":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
7. "典谟":指古代的典籍和政令。
8. "陈言":陈旧的话语。
9. "河洛":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10. "故州":旧时的州郡。
11. "黄鹤":指传说中能飞的黄鹤。
12. "残裘":破旧的衣袍。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英雄迟暮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无奈。首联借“青天”与“壮士”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对英雄豪情的怀念;颔联写古往今来,奇才画作无数,却都未能流传于世,暗示自己虽有才情,却未得赏识;颈联寄望未来,期待他日能大展宏图,然而岁月不饶人,令人无奈;接着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天推璧月上,星入银河流”的壮丽景象,抒发豪情壮志,感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随后又通过对比,表达出壮志难酬的苦闷;尾联则笔锋一转,揭示了现实的无常,以及那些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再的现实。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伤和昂扬的斗志,呈现出一幅壮志未酬的壮美图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答辛幼安》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高似孙的一首唱和诗。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期,即公元12世纪后半叶。
在这段时间里,高似孙经历了宦海沉浮,曾任浙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后又被贬为南康军(今江西九江)通判。他因文采出众而受到权臣韩侂胄的赏识,但又因直言不讳而被弹劾,人生际遇颇为坎坷。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沦陷于金国,中原地区战火不断。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权臣当道,政治腐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文人墨客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高似孙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