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梦
翠峰嵯峨三十六,寒泉落空响哀玉。
岩花石路势萦纡,玉阑干护修筠绿。
雪髯老人负紫瓢,金丝麈尾遥相招。
红螺酌酒湛湛碧,坐倚苍石吹洞箫。
孤鹤来传天上诏,老人挽予偕一到。
飘飘高举凌青冥,直过罡风履黄道。
祥光楼阁倚峥嵘,神虎守阙森卫兵。
双阖朱扉忽微启,中有灵官来远迎。
绛衣持斧立丹陛,玉皇手中玉如意。
云璈风瑟自宫商,天声清越非人世。
帝旁青童传帝宣,文华宫中呼谪仙。
谪仙顾余笑且言,子宜亟返来他年。
探怀赠我五色笔,子当宝之慎勿失。
浓香氤氲迷帝所,长揖老人下西庑。
身从日月上头行,俯视斗杓分子午。
云气相随步武生,过耳但觉松风鸣。
觉来握笔纪佳梦,月明楼鼓挝三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峰峻峭有三十六座,山间的清泉落地如哀玉般清脆。山路沿着岩石和花间蜿蜒曲折,绿色的竹丛由白玉栏杆保护。一位雪白胡须的老人背着紫色葫芦,手拿金色的拂尘在远处呼唤着我。我们一起在红螺里斟酌着美酒,坐在苍石上吹奏洞箫。忽然一只孤鹤飞来,带来天上的邀请,老人牵着我的手一起飞翔。我们轻盈地穿越云霄,经过浩渺的风和黄色的星路。雄伟的吉祥宫殿守卫着神虎,双扇门微微开启,里面有迎接我们的神仙。穿着红色衣服手持斧头的神仙站在台阶上,玉皇大帝手里拿着玉如意。天上的音乐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玉皇大帝旁边的小童传达旨意,召唤我们在文华宫相见。我被称作“谪仙”,我笑着对他说:“你应该尽快返回这里,期待与你再次相聚。”他从怀里掏出五色笔送给我,叮嘱我要珍惜它。我在那香气弥漫的地方向老人告别,转身离开西庑。我与太阳一同升起,俯瞰星空,仿佛能感受到北斗七星的移动。云雾伴随我的步伐而生,耳边回荡的是松林的风声。醒来后,我提笔记录下这个美妙的梦境,月亮明亮,楼鼓敲响了三更。
去完善
释义
翠峰:这里指作者在梦境中所见的险峻山峰,是虚指而非具体地理位置。
嵯峨:形容山势险峻。
三十六:古人常以“三十六”代表多,并非实指。
寒泉:冰冷的泉水。
落空响哀玉:形容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同哀婉的玉声。
岩花:生长在山岩上的花朵。
石路:由石头铺成的道路。
势萦纡:形容山路盘旋曲折。
玉阑干:玉石制成的栏杆。
修筠绿:指竹子青翠的颜色。
雪髯:白色胡须,这里是比喻,描述老人的白发。
紫瓢:紫色葫芦,这里代指老人手持的酒器。
金丝:金色的穗状物,这里可能是指老人的拂尘。
麈尾:拂尘,一种古人常用的驱蝇工具。
红螺:红色的海螺,这里代指酒具。
湛湛碧:形容美酒清澈如碧玉。
苍石:青灰色的石头。
洞箫:一种古代竹制的箫。
孤鹤:这里指仙人或神的使者。
天上诏:来自天上的旨意。
挽予:邀请我。
凌青冥:升入高空。
罡风:道家传说中指天空最高处的风。
履黄道:沿着太阳运行的轨迹行走。
祥光:吉祥的光芒。
楼阁:这里指天宫中的建筑。
倚峥嵘:指这些建筑依山势而建,形状险峻。
神虎:神话传说中守护天宫的神兽。
守阙:守卫宫殿的门阙。
双阖:两扇门合在一起。
朱扉:红色的宫门。
忽微启:突然轻轻地开启。
灵官:道教中的神职人员。
绛衣:深红色的衣服。
持斧:拿着斧头,这里可能是指灵官作为执法者的象征。
丹陛:宫殿前的台阶。
玉皇: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又称“玉帝”。
玉如意:用玉石制作的如意,是皇帝的象征。
云璈:传说中的仙乐。
风瑟:风吹动瑟发出声响。
宫商:音乐中的音阶。
天声:天上传来的声音。
清越:形容声音清亮高亢。
非人世:与人间的音乐不同。
帝旁:皇帝的身边。
青童:道家传说中的年轻神仙。
宣:传达皇帝的旨意。
文华宫:作者虚构的天宫之一。
呼谪仙:召唤被贬谪的仙人。
顾余:看我。
笑且言:笑着说。
子宜亟返来他年:你应该尽快回来,等待未来的时机。
探怀:把手伸进怀里。
五色笔:五彩斑斓的毛笔,象征着才华横溢。
子当宝之慎勿失:你要珍惜这支笔,不要丢失。
浓香:浓烈的香气。
氤氲:形容香气弥漫。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长揖:深深的鞠躬。
老人:指先前梦中的雪髯老人。
下西庑:向西边的庑殿走去。
身从日月上头行:身体随着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而升空。
斗杓:北斗七星中的主星。
分子午:指明确方向。
步武生:脚步产生的幻影。
过耳:耳边响起的声音。
松风鸣: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觉来:醒来的时候。
握笔:拿起毛笔。
佳梦:美好的梦境。
月明:明亮的月光。
楼鼓:高楼上的鼓声。
挝三更:敲击三更的鼓声,表示深夜时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梦境中所经历的一段奇遇。诗人以精湛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奇幻的世界。首先,诗人通过描绘三十六座翠峰、寒泉和岩花等自然景观,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幽脱俗的仙境。接着,诗人在梦中遇到了雪髯老人和红螺酌酒的景象,这些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引人遐思。随后,诗人通过描述与老人的互动以及天上的异象,进一步展示了梦境的奇特之处。最后,诗人被老人赠送五色笔,并得以在月亮和太阳之间遨游,最终回到现实世界。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堪称一首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纪梦》是高似孙的一首代表作,创作于南宋时期。在诗中,诗人以梦幻般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离愁别绪的情景。
高似孙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作为一个文人,他饱受战乱之苦,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充满了忧虑。在南宋中期,北方的金国时常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内部也矛盾重重,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时代背景下,高似孙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在《纪梦》中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在他的眼中,现实世界的战争和混乱如同一场噩梦,而梦境中的离别则成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纪梦》这首诗歌是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高似孙对自己命运和国家的忧虑。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了高似孙作为一个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