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
自随野意订山行,香浸楠花白水生。
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跟随自然之意安排登山之行,香气浸润着楠木花朵与白水河。借助微风让船帆鼓起,对岸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鸣。
去完善
释义
《石楠》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下面是这首诗的字词注释:
1. 自随野意订山行:这里的“自”是时间副词,表示自然而然的;“野意”指自然的景色和气息;“订”在此处有约定、安排的意思;“山行”指的是在山中行走、游历。这句意思是诗人顺其自然地欣赏沿途的山色风光。
2. 香浸楠花白水生:“香浸”是香气弥漫的意思;“楠花”是指石楠花,一种常绿灌木的花;“白水”是指清澈的水流。这句表达了石楠花的香气随着流水飘散的美景。
3. 借得风来帆便饱:“借得”是借助、利用的意思;“风来”指风吹拂过来;“帆便饱”是指船帆随风鼓起,航行顺畅。这句形象地描述了风助力帆船前进的景象。
4. 隔溪新度一声鶑:“隔溪”指隔着一条小溪;“新度”是重新出现或回响的意思;“一声鶑”是指黄莺的叫声。这句传达了小溪对岸传来黄莺啼鸣的美妙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石楠”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自然的山水画卷。首句“自随野意订山行”,表明了诗人出游的随性与自然,与山野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第二句“香浸楠花白水生”则用香气弥漫的石楠花和白浪滔滔的水面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和野趣。
接下来的两句“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鶑”则更是充满了情趣。借助风的助力,船帆鼓起,将游山之行推向高潮;而隔岸传来的一声莺啼,使整首诗变得更加灵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全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如同一幅水墨画般巧妙地展示了诗人所游历的山林胜景,表现出他超尘脱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楠》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高似孙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段时间里,高似孙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负责宫廷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
在宋宁宗时期,北宋灭亡后建立的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但由于政治腐败、党争激烈等原因,国家局势并不乐观。高似孙作为朝廷官员,对国家的现状感到担忧。他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古代文献中的珍贵资料,因此想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这首《石楠》以石楠为引子,描绘了石楠花的美丽形象,同时也借石楠花象征正直不屈的品质。诗人通过赞美石楠花的品格,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那些贪腐之人的厌恶。此外,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忧虑。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出了高似孙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时代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