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梨花

标题包含
梨花
殿头催引上清华,独奏春词喝赐茶。 带月归来仙骨冷,梦魂全不到梨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似孙(1089年-1157年),字敏仲,号疏寮,浙江会稽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生于北宋末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陆游、杨万里等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宫殿深处响起悠扬的声音,我独自品味春天的诗句,品尝着皇帝恩赐的茶水。带着月光回到住处,感觉犹如仙人一般寒冷,梦里都没有梨花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殿头:指宫殿前部的阶梯处。这里可能是指皇帝举行宴会的宫殿前的台阶处。 2. 催引:指催促引导或引领。这里是说,有人在催促引导诗人登上阶梯进入皇宫。 3. 清华:这里是指宫殿内部,清华原意是明亮华美的意思,这里取其引申含义,代表宫殿内部的华丽景象。 4. 春词:这里指的是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 5. 喝赐:在这里是指皇家赏赐或赐予。"喝"是古代的敬酒或赏赐之意。 6. 带月:表示带着月光,即在月色中归来的意思。 7. 仙骨冷:这里用仙人的感觉来形容自己的清高与超凡脱俗。"仙骨"是指神仙的超脱尘世的气质。"冷"则表示出这种超脱凡尘的气质所带有的冷静、淡漠之感。 8. 梦魂:这里表示梦中之境或者灵魂深处。"梦魂全不到梨花"是说诗人在梦中也没有关注到梨花的存在。这里的"梨花"也象征着世俗的繁华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梨花》诗,以梨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高似孙对于宫廷生活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之情。首句“殿头催引上清华”描绘了诗人身处宫殿之中,被催促着去领略繁华的景象。而次句“独奏春词喝赐茶”则形象地展示出诗人虽然身处荣华富贵之中,却感到孤独与寂寥的心境。接下来的“带月归来仙骨冷”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如在梦境般的感受,反映出其内心世界的冷清和孤寂。最后一句“梦魂全不到梨花”则以梨花的意象作为收尾,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梨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似孙所作,创作于公元1187年左右。 高似孙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化繁荣发展。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好文学和艺术,尤其擅长诗词歌赋。在这期间,他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最后辞官回乡,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土地兼并等。这些社会现象对高似孙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梨花》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背景。诗中以梨花为象征,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梨花的洁白象征着诗人的纯洁品质,而梨花的花期短暂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